每年的11月,是新西兰高中的高考季,从11年级到13年级,都要在11月份参加NCEA考试,这个考试大致相当于中国的高考,不同的地方是:
NCEA分为三个层次的考试
(Level1 –Level3)
从11年级开始(Level1)
每年一次
一直考到13年级(Level3)
如果不准备读大学,只是准备读大专或者职业技术类学校的话,读完12年级,考过NCEA第2次考试即可毕业了。
每到了11月,就会在新西兰华人的朋友圈里面看到晒当年NCEA考试数学题的,通常晒的都是11年级的题目,原因有3个:
简单
11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一,这个时候的数学题,大部分人还能看得懂,可以点评一番。
考的早
比12、13年级的考试要早,题目出来得早。
参与人数多
11年级的数学,所有高中生都要参与,影响面大,而13年级,也就是最难,最能代表新西兰数学教育水平的考试被拆分为了微积分和统计两门,而且考试的人数很少,通常只有真正喜欢数学的高中生才会考这两门。
因此11年级的新西兰NCEA数学统考也经常成为华人朋友秀优越感的机会,相比中国,这个所谓的新西兰高考真的是比较简单,那么,这能证明新西兰高中教育相比中国,要简单很多吗?
然而…并没有
因为你可能从来没有在微信朋友圈或者中文媒体上见过关于新西兰高考文科方面的题目报道,为什么呢?
因为太难了,难到怀疑人生…
不信?
材料1
摘自一位英国历史学家关于这段历史的专著
材料2
BBC电台关于这段历史的今日回顾的专题报道
材料3
一副名为:最后的部落的油画
材料4
1755-2001年间,苏格兰盖尔语使用者的人数变化
材料5
英国研究期刊上一篇2007年针对本次历史事件的文章合集的评论
材料6
一位苏格兰影星就这个历史事件,对《勇敢的心》这部电影的评论
材料7
一篇报道,关于加拿大近期揭幕了一尊纪念此次事件被驱逐到加拿大的移民的塑像
材料8
一首歌,纪念苏格兰移民开发美国西部的历史
以上材料内容相加,应该有1万单词。
一共8份材料,那么考试题目呢?
1.根据材料1-4,分析苏格兰高地清洗事件的起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5和6,分析和解释材料5(总体性视角)和材料6(个体视角)的差异
3.根据材料7和8,分别从可信和可用的角度分析这两份材料对于一名历史学家研究这段历史的用处
就这么三道论述题!
没了!
没有选择题
没有填空题
没有判断题
没有考试任何需要记忆、背诵的知识
甚至都没有任何成体系的知识结构!
“怀唐伊条约”是那一年签订的?
奥克兰是哪一年开始建市的?
英国人哪一年登陆新西兰的?
这些最基本的历史知识,统统不考!
仅仅就一个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这就是
新西兰历史
最高水平的高中考试题目!
那如何打分呢?
也非常简单,只有四个成绩:
1.没通过
2.通过:分析一个历史事件对新西兰人产生有意义的证据
3.通过且良好:深度分析这些证据
4.通过且优秀:全面分析这些证据
这种评价标准,是不是太主观了?一点也不客观呢?
这要是搁在中国,估计评卷老师都没法给分了。
那这只是历史考试的特点吗?
根据本学年学过的某一个特定社会的参考资料:
1.描述两种意识形态和其背后的信仰
2.描述最少一种因为每一种意识形态所发生的社会变化
3.使用不同的视角、价值观、角度去解释意识形态和社会进程是如何产生了这些改变以及原因
4.通过讨论每个意识形态对社会的积极和/或消极后果来评估意识形态对社会塑造的程度,然后对哪种意识形态对塑造社会影响最大做出合理的判断
在正式开始写作前,先完成一个写作计划,格式如下:
完成计划之后,就是一篇文章或者说论文了。
同样没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没有知识大纲需要掌握,就是根据参考资料,写一篇论文。
评价方式也是和历史一样,只有:不通过、通过、通过且良好、通过且优秀。
标准答案纸有7页A4纸,还有5张额外的答案纸。
这样的文科考试,是不是让中国的老师、学生、家长都会觉得很崩溃呢?
但是,这种考试形态却和中国100多年前的一种考试非常的相似,那就是:
科举考试
一样是根据材料写文章,一篇文章定高下!
只不过当时用到的参考资料必须背诵记忆,现代的新西兰文科考试反而不用自己背了,属于开卷考试类型了。
看来,真正走了歧路的不是新西兰,而是中国的现代文科教育。
考虑到新西兰对于文科教育中需要记忆、背诵的态度,同样可以理解,为什么新西兰的数学教育中对于计算的要求那么低了。
事实上,新西兰的数学考试是允许带计算器和公式表进考场的,这样一来,会不会九九乘法表、会不会背公式就真的没有多大用处了。
新西兰数学中对于初等数学的要求,其实都不算高,更多是侧重概念的理解、运用,而不是强化训练那种熟能生巧的技能,比如:因式分解。
所以很多中国小学、中学的留学生到了新西兰,都对当地学生的数学能力之低表示惊讶,但是你继续问他们其他科目,基本上就说不出道道了,因为连课本题目都看不懂,能说点啥?
但是新西兰的高中却有统计和微积分,因为前者是非常实用的数学工具,而后者则是高等数学的入门。
其实读过大学理科专业的同学,学过高等数学,就会知道,初中、高中觉得难如登天的很多内容,换到高等数学中,都非常的简单,原来打破脑袋想不出来,就是想不出来的解公式、分解因式,换到高等数学中,按部就班,统统能够做出来。
这就好比人家都已经是枪炮时代了,中国的老师还在教学生们用大刀和弓箭,美其名曰是打基础,而新西兰的老师,则直接交学生们打枪开炮了。
为啥?因为人家的生活、工作环境里,枪炮遍地,干嘛要拿着大刀、弓箭打“基础”呢?
新西兰的文科评价方式,包括对数学的要求都避开了重复性训练、记忆性训练可以考试、测量的内容,其结果就是在新西兰完全没有中国式强化培训的市场。
因为这样培训出来的人,在面对新西兰的考试评价方式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优势,自然就没有家长、孩子愿意花时间去做题海训练了。
下面是一张今年的NCEA3级考试的科目表,大家可以看一下
传统课程
英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社会
外语课程
日语、中文、德语、法语、拉丁语、西班牙语
在中国属于课后兴趣的课程
音乐、舞蹈、戏剧、艺术、媒体研究、种植和农业、会计、商业、家庭经济… … …
在新西兰的学校中,还有一些不参加考试的科目,比如下面这些科目:
从小学开始就有
游泳、骑车、烘焙
初中开始的有
木工/手工、烹饪(营养课)
看完这个课表,有没有发现?新西兰中小学开设的课程都是属于那种特别生活、特别实用,学会了以后可以终生受益的课程呢?
相反,中国的中小学和家庭,花了巨大的力气在数学上面,但是在真正进入工作以后,又能用到多少呢?
所以,每当遇到有中国家长觉得中国的基础教育好,希望孩子读完高中再来新西兰读大学,我们就会觉得非常的可惜,孩子又错过了一个学习终身有用课程的机会。
那么新西兰的大学是不是也很容易呢?
恰好相反,新西兰的大学即便是理科,也不比中国的大学容易。
虽然中学阶段数学要求并不高,但是在真正进入大学专业课程学习之后,需要补上的数学内容一点不少,全部都会要补上。
那为什么不放在高中就学习呢?
因为并非每一位高中学生都要进入大学读理科、工科啊!
有必要为了培养一些工程技术人员,把所有孩子的童年都毁掉吗?
仔细观察、认真思索,就会发现
新西兰的中小学教育体系
在很多基本理念上,与中国差距甚远
首先
新西兰的中小学并不强调基础,更没有某一年级不抓紧,以后人生就毁掉了的说法。
新西兰的中小学是可以按照年龄插班的,换句话说,你的基础差,并不妨碍你进入高年级,因为新西兰真正贯彻了完全选课制和个性化学习。
你在12年级,照样可以选择11年级的课程进行学习,只要你愿意抓紧,多学,完全可以一年读完2年的课程。
其次
新西兰的中小学并不强调所谓的学习开发智力。
在中国,很流行所谓开发智力的说法。
就好比没有学习数学以前,你不知道1+1=2,经过学习,你会了,你的智力得到了开发。
所以,这种有形的知识学习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聪明。
但是,很抱歉,新西兰的学校不这么认为。
学校并不认为你算得快就比跳舞跳得好,或者乒乓球打得好更聪明。所以学校并不侧重教授某些内容,更不认为学了这些的人就比不会的人更聪明。
小学唯一的共识是
阅读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即便是这件事情,新西兰的学校也非常有耐心,允许学生可以学得快,也可以学得慢。
新西兰的中小学教育的核心有两点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技能
在新西兰知识这个东西,如果不能转化为一种技能,必须靠记忆背诵去学习的方式,已经被唾弃了。因为现在有网络、有搜索引擎,还去强调背诵记忆唾手可得的具体知识,已经没有多少价值了。
发现每个孩子的强项
“开发智力”的教育理念中,孩子被视为一块木头,可以通过加工(教育)塑造成社会需要的形态,如果塑造不出来呢?那就是废料一块,没有用处,只能被抛弃。
所以,在中国,中小学教育中无论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整天生活在一种恐惧之中,害怕掉队,害怕失败。
而新西兰的教育理念则是:培育+发现
孩子被是为一颗幼苗,未来会长成什么样子、结出什么样子的果子,并不知道。老师、学校的任务就是让幼苗能自由的生长,并适当的施肥、浇水和修剪,不要为了培养桔子,硬把柠檬按桔子树来养,更不要为了得到西瓜,硬把一株葡萄按在地上生长。
等孩子在成长中,通过类型丰富课程的学习,展露其特质之后,再进入大学,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在这种培养体系下,是没有失败者这么一说的。
新西兰的教育体系,相信人与生俱来的特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孩子喜欢音乐,更适合未来做音乐,那么逼着他去学数学就纯属浪费生命。
而如果一个孩子天生智商高,数学题一看就懂,那么只要他乐意,学习理科肯定很适合。
如果一个孩子动手能力很强,做木工很厉害,又非常细心、耐心和有责任心,那学医就很适合他。
所谓西方教育分层的本质,其实是让每个人找到最适合他自己的职业方向。恰好人的特质会遗传的,所以家庭因为相似的职业而处于社会同一水平,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中国,奥数为什么那么流行?
原因很简单:中学需要一种工具来从小学生中找到智商高的学生。
因为中国的文科评价体系的失败,再加上更高一级大学选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理科,则奥数自然成为了中学筛选高智商学生的首选。
至于奥数有没有用?肯定没有用。一旦完成了筛选功用,辛辛苦苦学来的奥数就会被立马抛弃。
说中国教育数学教的好的人,可以去做一个试验,到大街上随便拉几个中国人,再拉几个外国人,允许使用计算器,然后比试一下谁的数学好,大家觉得中国人还有胜算吗?
明明已经进入了枪炮时代,却强调大刀弓箭的“基础好”。
这不是基础教育好,这是基础教育毁人强!
下次,再有人在朋友圈嘚瑟中国人数学好,记得把这篇文章甩给他/她。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