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

首页 > 留学攻略 > 留学资讯 > 留学资讯地图

为什么这么多华人为了孩子移民加拿大

来源: 留求艺留学 更新时间:2024-09-02 01:27

2025年留学申请条件/费用/专业咨询 >>

加拿大儿童一入学就要接受基本生存技能学习

为什么这么多华人为了孩子移民加拿大

加拿大注重素质和学生技能教育,从学前班起就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法制意识和动手能力,且采取“反复教”的方法循环提高,以加深学生印象。在加拿大,学生的基本生存技能,从小学就开始教授。加拿大实行12年(魁北克省为13年)义务教育制,其中小学为0-7年级,“零年级”指学前班,这一年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做好在学校学习的各种准备”。但基本生存常识的学习从这时就开始: 学生会在课堂上学会在什么情况下、如何拨打“911”急救电话(北美包括火警、匪警、急救等都是同一个号码); 放学时如果家长或监护人没来应该怎么办(北美不允许低年级儿童独处,因此不必学习“如何不与陌生人说话”之类)。

1-3年级是学习基本生存技能的重点。在这个阶段,生存技能学习被纳入“社会”必修课范畴,在低年级小学生课堂评分中占据重要地位。在1-3年级的社会课上,学生会学到一下内容: 如何与他人打招呼、分享,如何待人接物,会学会各种交通规则、标识,会学会如何分辨各种纪律部队(如警察、消防队、急救工作者)的身份及其职能,会学习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和必要的环保知识,也会学到一些最基本的急救常识(比如看见别人突然摔倒不能立即搀扶,而应帮助平躺并立即打应急电话,等等)。加拿大低年级“社会”课的生存技能教学一般采取“情景教学”方式,让学生分别进行“角色扮演”以加深印象,有时还会布置一个“课题”,让学生回家后在家长帮助下完成。学校也会安排很多“现场课”,比如会带学生参观消防局、警察局、消防车和警车,或邀请警官、消防员等来当客座老师。

4年级以上同样有“社会”课,但所教授的内容会更“技术”一些。比如会讲解“怎样在选举中投票”、“全民医保体制是怎样的”等等,让学生回家做的“课题”比例会更高,内容和形式要求也更多、更复杂。加拿大学校中的基本生存技能教育特别讲究“根据年龄”、“量力而行”。比如一般不会教学生“怎样做心肺急救术”,而更鼓励他们“碰到问题打911”,这是因为这里处处讲究“资格”、“证书”,急救也不例外。较复杂的急救术是要专门去学习和考试的,学校无权教授,且教育界也认为“不应鼓励学生尝试力所不能及的事”,认为那样做弊大于利,且容易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危险和风险。值得一提的是,性教育也算“基本生存技能教育”,且普遍从1年级和2年级就开始,最初每学年只有一两个课时,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时也逐渐增加。其实不仅性教育,加拿大学校基本生存技能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年年学相同的东西”,但年级越高课时越长,内容也越深。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循环加深印象”和“利于理解”。

“毒跑道”等隐患很难潜入校园

北美公立中小学的资金来源是多样化的(既有州/省级自筹资金也有联邦教育拨款,有时还会有市镇投资、各种来源的捐款等等),但为保证校园的安全,加拿大公立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均由州/省教育厅直接监管,全权负责。各类来源资金的拨付和使用都由州/省级教育厅负责,承建者和学校设施的管理者也由省厅遴选。由于加拿大的学校设施建设、管理被纳入校园安全范畴,联邦和省两级都制订有完善的《校园安全法》,学校设施如所用材料不符合规范、设计有缺陷,或管理存在漏洞,一经查实或出现事故,都会层层追究责任,并给予严厉惩罚。因此,学校的基建,大到各种设施的图纸,小到施工材料都只能按图索骥,学校或其他机构无权随意更改,否则责任自负。此外,加拿大各省均设立“公立中小学校内设施理事会”的机构,机构的构成一般包括注册建筑师、设计师、设计顾问、承建企业代表、学校所在学区教育局代表,有时还会包括社区代表、注册会计师等。“理事会”虽然是兼职机构,但拥有审计、监督和确认区内中小学学校设施立项、资金申请和分配、设计和设计变更、所用材料及规范等广泛的权力。由于“理事会”中包含很多相关专业人士,又有本学区教育界和社区代表参与,因此,可以对省教育部门和学校设施承建机构进行必要的监督,避免出现类似“毒跑道”这样的隐患,一旦有隐患也容易及时发现。除了“理事会”,一般还有一个“社区民众监督委员会”之类的组织。该委员会和“理事会”的最大区别,在于“理事会”是常设机构,每省只有一个,成员以相关专业人士为主。“社区民众监督委员会”则可以是常设机构也可以是非常设机构,成员大多数是基层学区及学区所在社区的代表,大多数并非专业人士,但熟悉学校、学区和社区内情况,且往往自己子弟就在学校上学,学校设施质量和安全对他们而言是自己的事,因此对参与学校设施建设、维护、监督、管理十分热心。这类“委员会”有的每个基层学区教育局设一个,有的每所学校设一个,几乎每个城市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加拿大中小学实行公校为主、私校和特殊(比如教会或非盈利组织设立)学校为辅的教育体制。私立的学校,设施可由学校董事会自行决定(某些特殊私校有自己的区域管理体系),但它们也同样要遵循《校园安全法》的规范,并受到投资方的监管。私校同样会设立“监督委员会”,由学校、家长和中立人士参与。由于资金更加充裕,私校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标准一般会比公校更高一筹。

加拿大:给学生开书单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读书习惯,加拿大公立学校都会定期为学生们列出一份书单。加拿大公立学校一般都会规定,校方有权向六年级及以下,直至学前班的学生推荐书单,书单上的读物,必须经过省教育局核准,并由市镇或学区教育分局列单。在大部分公立小学,书单都是以两个年级为单位开列,即学前班和一年级是同一份,二、三年级是同一份……不过年级越高,书单跨度也越大,学区七至十二年级的书单是完全一样的。老师每个月都会给学生提供一份书单,书单上有书的名称、封面照片,还有适合的阅读等级、分类、页数以及简介,有的书有小礼品,或含有一些光盘等,都有说明。书单一般由老师交给学生带回家,家长根据书单介绍辅助孩子进行选择,填写后,连同支票再交给老师,所订购的书刊将直接邮寄到家。现在很多机构定期对少儿读物进行评选,优秀的读物印有标记,以方便学生选择。大多数地区每月都发送一次书单,老师需要留意每个学生订书的情况,因为书刊内容和侧重不同,需要避免范围过于狭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区采用“套餐制”,每学期甚至每学年只发一次书单,书单上列出的不是一本书,而是类似月刊的一套书,文法、算术、常识、自然、社会等内容一应俱全,家长只需每年选一套即可。书单中所列书目,都是以图画为主的浅显易懂的读物,内容则包罗万象,注重规则和生活常识的教育,学生年级越高,读物上的文字比例也越大,但总的来说仍以图画为主。

政府与教育机构分工下,孩子自由发展

加拿大的大学有鲜明的特色:著名学府注重“一招鲜”,致力于发展特色专业和“拳头专业”,在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拿大三级(联邦、省、市镇,教育领域则是联邦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区教育局)政府和教育机构分工明确,该抓、该担责的不推卸,不该胡乱插手的也不添乱。尽管和美国私立、公立大学在名校中平分秋色不同,加拿大较好的大学基本都是公立的,但大学本身在人事、管理等各方面享有充分自治权,校董事会是大学的真正管理者,而学生社团的活跃度在OECD国家中也名列前茅。作为全国性教育主管部门,联邦教育部更多扮演政策引导和资源调配补贴等职能,在很大程度上“无为而治”,让各省教育厅唱主角、基层教育局承担实际管理职能,令义务教育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基本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而在更需要学术自由的大学领域,政府虽然是“最大股东”,却从不越俎代庖,跳过校董事会插手学校事务,令加拿大大学在国际上始终保持着鲜明的特色和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加拿大实行以公立义务教育为主的教育体系,在全国推行0-12年级(魁北克省为0-13年级)的普遍义务教育,普及学区制和公校就近入学,同时根据条件,设立跨学区甚至跨城市的公立“天才班”、“天才学校”,兼顾教育普及和提高的需要。在较有争议的方面,省、学区教育部门“撒胡椒面”的做法利于普及、不利于提高,学生因“吃不饱”而去补习班“开小灶”,或者索性去私校就读。补习班、私校都是自费商业机构,且收费昂贵,无形中造成了阶层固化和新的不公平。但加拿大教育体制、尤其公立义务教育体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公校教育过于注重公平,“摊大饼”、“吃大锅饭”,在一些地方造成“吃不饱”现象。各省财力苦乐不均、一些省份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不足,迫使学校压缩教育成本。其次,过于强调“独立思考”而不愿多讲原理、公式,令一些资质较差的学生基本功不扎实。最后,9年级以下强调“快乐教育”,而10-12年级又骤然切换到“每次考试都算分”的“高考模式”,令一些学生难以适应。

【微语】我们在家静静守候,期盼你学成归来,那时的你将更加耀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