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天天闷头上网 看电视
一个在日中国留学生曾经描述过这类同学 ——他们喜欢窝在家里,每天的生活基本限于“上课、打工、回家”这个路线,学校组织的活动,无论是中国留学生学友会的,还是日本同学社团的,基本都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如果不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必须要外出打工的话,他们可整日不出门,甚至连学校都不去。在家里干什么呢?主要就是闷头上网看中国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有点个人爱好的,就是上网打游戏,或者看看动漫。
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随着中国人家庭富裕程度的增长,能够为孩子提供所有在国外生活费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一些留学生索性就躺在父母远程准备好的温床上度日。这样的留学生一般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语言不过关,就拿在日本的中国学生来说,这样的留学生日语水平仅限于从语言学校毕业时的水平,应付日常生活交流尚可,但更深层的文化交流则比较有限;第二个特点就是这些学生的个人自立能力都不强,有父母在后面支撑,当初出国前抱定的 “打造自己”的雄心壮志已经消磨在个人蜗居里;第三个特征是他们都比较害怕与外界交流,缺乏沟通能力;第四个特征就是虽然经历几年的留学生活,但思维方式和办事方式却几乎是原地踏步,没有什么长进,无法融入自己所处的海外社会。
原因:步入社会缺乏应对能力
年轻一代的中国留学生多数都是在上世纪 80年代后期之后出生,在家中都被长辈们奉若皇帝,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受到过分的呵护,走出家庭、参与集体生活的能力比较差,面对复杂的社会,心理上缺乏基本的认识,初次步入社会,遭遇艰难之后便畏缩回家中;但出国留学后,父母和家庭只能从经济上支持孩子,却无法给孩子最直接的心理安慰,不少留学生在初尝留学生活的艰辛和打工艰难后,心理上不能获得家庭的安慰,只有缩回到自己的租住屋里,整天与脱离现实的电视、电玩和动漫为伍,希冀从中找到心理安慰。这样一来,却使原本心理脆弱的留学生更加失去了在风浪中锻炼的机会,心理素质的提高也就更加无从谈起。
专家观点:融入当地社会广交朋友
留学海外 “三点一线”的生活在学期内是正常的,符合学生生活特征。但作为国际学生,同学们也要多接触外国社会,多参与校园内外社交活动。在住宿家庭则要多与外国家庭成员交流,参加他们的活动,尤其在假期更要这样做。另外,在出国前务必提高英文水平,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以此增强与外国人交流的自信心。
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既然家里花钱送其留学,就不能再像在国内念书时那样 “宅”,否则会浪费国外的生活、学习环境,要多尝试新的东西,如赴欧洲留学,然后趁假期游遍欧洲的国家。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意识到,如想成功升读当地的名校,或者在当地找到理想工作,就要积极与当地人交流,参与当地活动,学习本地人的思维及表达模式,融入社会,这会让他们主动结交很多朋友,参与很多实践。另外,国外院校严格考察学生的课堂出勤率,组织多元化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容易找到自己的交流平台,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尽快融入校园生活。
建议:事先做足功课 别怕麻烦人
1.学生要学会端正自己的心态,明白到国外留学并不能永远顺利,要做好不怕碰壁的心理准备,努力学习国外的社交礼仪及了解国外风俗习惯,尽快融入当地社会。
2.家长则应该提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跟孩子进行留学预演,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并鼓励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多参加学校、当地社区组织的活动,积极感受外国文化或生活模式,多认识朋友。
3.家长通过参加陪伴留学家长学校的讲座,可了解到孩子在国外遇到的社交等问题,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经验及吸收新知识,帮助孩子处理社交问题。学生则可通过离境必修课,结识即将前往当地的新朋友,结伴同行。
4.对于因不知道与外国人聊些什么而宁愿宅在家里的同学来说,最好熟悉一些中国的历史与典故,因为外国人通常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这样就能掌握与外国学生沟通的充足谈资。
5.要学会不怕“麻烦”人。学习上、生活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请教身边的同学,适时懂得要求获得援助与支持,当然别人有需要帮忙的时候,也应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
【微语】留学是增长见识,提升自我的好机会,愿你在外国的土地上收获满满,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