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分析报道歌颂羡慕吐槽自嘲等等之中,一名芬兰教育专家最近提出的观点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位芬兰学者名叫帕西&miot;萨尔伯格(Pasi Sahlberg),写过一本书叫做《芬兰教育2.0》。他的观点总结出来就是:教育理论研究都是美国人在做,开花结果却是在芬兰。
萨尔伯格指出,对芬兰教育理念影响最大的人,是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这个名字在中国如雷贯耳,主要因为胡适)。萨尔伯格在2014年为《华盛顿邮报》撰写的文章中写道:&lquo;芬兰学校践行杜威为民主而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参与决策,享有更大的发言权。&rquo;
然而将全部功劳记在杜威老先生一人头上,听上去难免有点书生气太重,圈内人士也不见得都认同。美国教育受政治影响太大,而芬兰教育与文化部则负责全面监管芬兰推行的教育新政策。有芬兰学者强调说&lquo;教育的终极权威是教育工作者,不是政客官僚,也不是推销高技术产品的公司&rquo;,人认为这才是秘诀所在。
学术圈子之外的网友则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感,人提到芬兰基础教育全部由国家出资、几乎不存在私立学校的体制。有人指出芬兰处于贫困线下的儿童比例(3%到5%之间)远没有美国(21%)高,这种校外的&lquo;创伤&rquo;是很难通过学校教育治愈的,也不是一两届总统能解决的问题。
其他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说法,例如从食物上找原因。有外国网友比较了自己国家与芬兰的中小学午餐食堂,吐槽说本国学生不如芬兰同辈,是因为午饭太差!还真的有芬兰学者做过研究,得出结论说上学最初三年摄入健康饮食(水果、蔬菜、鱼和全谷物食品)的孩子,读写和阅读能力要比其他孩子强(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似乎中国的爷爷奶奶们也得出过同样的结论。)。
最有说服力的分析,恐怕还是来自于有过亲身体验的专业旁观者。2016年3月26日《洛杉矶时报》上威廉&miot;多伊尔(William Doyle)撰写的文章被多处转载和引用。多伊尔不但是专业人士(哈佛教育专家、富布赖特学者),而且对芬兰教育有亲身体验(在芬兰访学期间他的儿子在芬兰小学读书),所以享有独特的发言权。
多伊尔总结出芬兰基础教育的三大支柱,受到圈内人士的赞同:全世界最专业化的师资、最实证的理论研究、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教育体系。
关于其中第三条,多伊尔因为儿子而深有感触。比方说,芬兰学校不但课间休息次数多(每节课课后)、时间长(至少15分钟一次),而且强制规定学生必须走出教室来到户外。这恐怕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芬兰人认为,清新空气加上体育活动是学习的发动机。
还有一次,多伊尔问儿子体锻课上的什么内容,儿子回答说:&lquo;老师人手发一个指南针加一张地图,把我们送进森林里,我们必须自己找到回学校的路。&rquo;
应试教育在全世界都是通病,找不到药方。芬兰的做法是摒弃统一的标准会考,而通过教师每天对学生进行观察和小测验等一整套方法评估学习成果。这一理念并不是新近才有的,然而付诸实践效果最好的似乎只有芬兰。有意思的是,最不&lquo;应试教育&rquo;的芬兰,学生在考试成绩上却完全不输任何国家,PISA的记录就是明证。
最后,多伊尔在文章中写道:
十一月的一天,第一场雪降下。小学操场上突然一阵骚动,原来是课间休息的孩子们冲出教室,在从天而降的初雪中尽情狂欢。负责监督课间休息、身穿黄色安全服的芬兰女老师自豪地对多伊尔说:
&lquo;你听到了吗!这,就是幸福的声音。&rquo;
【微语】你踏上异国的土地,追求梦想的翅膀振翅欲飞,愿你的留学生活如诗如画,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