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筛选去年的录取数据中发现,去年Top30录取的学生中,最高分为托福120,最低为托福85分!SAT最高分为1570,SAT最低分为1310!
托福103 分的成绩也会被前十录取,这说明语言成绩在名牌大学的录取标准中逐渐被弱化。从 SATI 来看,被录取到前十的学生的 SATI 最低为 1450,最高为 1570,最低分从去年的 1480 降低为 1450。标准化考试的分数开放性更高,在每年去美国留学的人数以 15% 递增的同时,中国学生的 SATI 比非洲裔的学生平均分高出 400 分,比美国本土的学生平均分高出140 分,所以当看到亚裔学生的 SATI 分数达到 1500+ 的时候,你真的不用太诧异。所以,其实对于一些美国名校来讲,光靠分数是无法区分学生的,你1570可以去前十名的大学,而我1450也是可以的。
所以,对于中国学生来讲,我们美国TOP30大学录取中国学生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一、竞 赛
竞赛类无疑是最体现学生学术水平的,也是申请中最加分的因素之一。但是想得奖、尤其是国际性的奖难度非常大。有趣的是,不少出国的学霸在竞赛类活动中还是走的国内教育的传统路线,集中在数理化和工程类竞赛中。
有些学霸们也积极寻找参与一些小众类的国际性比赛,比如脑神经科学大赛,这类比赛一方面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另一方面非常小众,国内学生参与度不高,比起动不动就几万人的数理化比赛,获奖概率更大,也更能提升申请背景。
快报君再给大家补充一些关于学术类活动等级的知识。这是由纽约大学郭湛教授根据项目录取率、项目知名度,项目学员的本科录取情况做出的统计,一共分为10级,这里摘出前3级给各位申请名校的学生参考。
1级:
美国: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奖牌获得者;英特尔科学天才奖;西门子科学奖全国决赛入围小组;英特尔科学与工程大赛大奖获奖者。
中国:国际五项奥林匹克竞赛,即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International Biology Olympia以及International Olympia in lnformations(IOI),奖牌获得者。
2级:
美国:泰留瑞德基金会暑期项目(TASP)入选者;1级项目入围决赛;MIT RSI入选。
中国:国际五项奥赛冬令营;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等。
3级:
美国:1级项目入围半决赛;密歇根州立大学高中生荣誉科学项目;戴维森学者奖学金获得者;美国总统学者称号获得者;州AP学者称号获得者;俄亥俄州立大学罗斯数学项目;杰克逊实验室暑期学生项目(生物与医学);谷歌科学竞赛高中组决赛入围者;在正式英文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唯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等。
中国:各项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在正式英文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唯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等。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人文社科专业,比起数理化专业,文科类的竞赛比较少,有些也很难用统一标准衡量,但这反映了学生的多元化。
二、科研
事实上,在出国这条道路上,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学什么做什么,完全由学生自己把握。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对一部分而言,可能会没有方向;而对于有些人,他们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如何去找资源,因此如鱼得水。
学生做的事情也五花八门:比如研究满文,最后学生能完全掌握这门语言;开发APP,做出来非常专业,在网上出售;写英文的学术类文章,无论从语言还是从内容,都非常专业。
美国大学夏校或其它国外项目
约一小半这些被录取的学生就读过传统美国大学夏校或参加暑期课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现在出国低龄化了,很多学生初中、小学的时候就去过美国,参观过美国大学,甚至在美国大学里上过课。而一些研究类的项目对学霸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包括跟着美国大学或研究机构的老师做课题或者在实验室里实习。
三、文书
竞争名校,尤其是排名前30的大学,分数(硬件)以及课外活动(软件)是前提,会讲故事也同样重要。讲好故事的第一步:避免不该犯的错误,避免不必要的减分。这里暴露几个中国考生几个常见但又微妙的陷阱,希望各位同学引以为戒。
陷阱1:做最真实的自己
做你自己,从内心说话,让招生官见识你的真实,这也许是一个最常见,也是最“好心”的建议。但在操作上要绝对谨慎。为什么呢?因为人是有多面的,虽然都真实,但是你必须要考虑清楚到底是哪一面或者哪几面。
举一个例子:一位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真实,决定个人文书写一篇关于自己高中年代的最大遗憾,其核心内容是检讨自己在高中期间的不努力,大胆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下定决心大学开始做一个新的自我。
这的确很真实,但是不合适。文书不仅仅是要展示真实,更重要的是你的不同。而且,你的不同能够给自己和他人的大学生活带来什么价值?
陷阱2:你是一个潜在风险
让我们先读一篇文书节选:
虽然我有学习障碍,这听起来像是一种劣势,但是我却能够很好地驾驭它。有时候我的确为因为学习障碍而恼火,但是我学会了转情绪为力量,在下午的网球场上,利用这种特殊的力量打败自己的对手。
有一次我的对手是一位不败球员,而且他目中无人,气焰嚣张。我为了打压他的气焰,为了自己球队的荣誉,我利用我的情绪力量,故意把球打偏了,狠狠击中了他的额头,以致于他发挥失常,我们终于赢了,也好好地教训了这种骄傲的人。
这位学生的确是为了集体荣誉而战,的确能够很好的克服自己的缺陷,但是他的好胜让人感觉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大学也不会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学生可以抬举自己,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贬低他人或者牺牲他人。
陷阱3:社会/他人敏感度
有两位来自两个不同富裕家庭的孩子,利用暑假去了同一个贫穷落后的医院里实习,回来之后她们俩就自己的经历各自写了一篇文书。
学生A写道:“我见识了医疗资源的匮乏以及医务人员的缺失,以及食物的不卫生,我一下子意识到原来我是多么的幸运,我也突然意识到我的父母已经给予了我一切。”
学生B写道:“当地人民的挣扎令人震惊。之前“贫穷”对我而言只是一个概念,现在我切身体会到它的可怕。我很高兴有机会去到了这样的地方,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富有,也意识到我们对这些穷人应当负起更大的责任。”
对比两者,不言而喻。虽然文书的目的都是讲自己的故事,展现个人品质,两位学生所表达的都没有错,但是前者不够成熟,看不到她对社会和他人的同理心和担当,至少她的文字并没有表达。
陷阱4:思想狭隘
一位学生和一位招生官正在面试中。
招生官问:请描述一下你是什么样的一位学生?
学生答:总是做好最充分的准备的那位。我为每堂课做十足的准备。当老师让我发言的时候,我得答对。
我们从小不就是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吗?你若是招生官,你是否觉得这个学生成熟,用功,是个标准的好学生?从这个角度来讲,毋庸置疑,有准备的肯定值得称赞。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这位学生的理由令人有所担忧。他的准备的目的是为了每次发言都能够「答对」。
这是一种狭隘的思考方式,因为在求学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没有对错或者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如果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这位学生根本不会享受到高校的教育精髓。哈佛大学招生办主任Bill Fitzsimmons,曾经说过:「我们希望招到的学生能自信地接受并对待世界的模棱两可」。
最后,快报君要提醒大家的是:在中国学生分数普遍较高的前提下,更多的是需要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和背景来提升学生申请优势。这就需要学生脑洞大开,结合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合理规划,科学规划,在申请美本的千万大军中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微语】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愿你留学一遭,回首有爱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