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朋友来问我如何才能出国读书,在国外感受如何,你花的钱是否值得,对你的人生有何帮助。所以想要写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和朋友们分享我的经历,于我自己也是对这一年学术方面的总结。
为什么想要出国?
高三的时候是想学医的,但是高考分数不够,于是选择了护理,去了杭州这座向往已久的城市,也还算是满意。
大学四年,套用刘同的一句话说,谁的青春不迷茫。我清楚的记得我常常坐在学校的花园里,拿着一个本子,认真的写下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写我喜欢什么,追求什么,擅长什么,我的方向在哪,如何才能达到。说实话,我并没有那么热爱我的专业,无论是从老师从学姐还是从医院和社交媒体,我得到了太多的负面能量。本科毕业之后去一所医院工作,夜班翻白班,白班接夜班,好像闭着眼我就能看到今后一辈子的每一天。
出国之前
了解信息,签中介,选学校,备战雅思。每一个步骤都劳神费力,一波三折。
第一个大坎儿就是雅思。起初我选择的是澳洲,因为对于护理专业澳洲相比于其他国家更容易留下工作,但很多学校的雅思成绩要求都要4个7,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说说我的英语水平。四级高分一次过,六级考了两次,第二次飘过。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英语是自己的强项,但是雅思听说读写四项,我的作文和口语两项一直在6分上下徘徊。是雅思让我意识到国内的英文教育和国外的思路真的很不同。总之曲曲折折,毕业之后才考出了4个6.5的成绩。
后来可能是因为签证官真心为我好,觉得澳洲不适合我的职业发展就把我拒了。幸好我爸的Push Har教育模式,让我早早学会为每一个最坏的结果做好打算。也谢谢我姐对我说“既然你知道自己的方向,那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弯路呢,这是一件好事。”
感谢签证官,然后我就收起了悲伤麻溜申请了英国的学校。
申请的五所学校除了一所我拒绝了面试以外,其他都收到了Offer,特别感激的是在最后一刻收到了我梦寐以求的爱丁堡大学的Offer。
关于爱丁堡大学
爱丁堡大学在我心里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三那年,我把自己想要出国的想法和班主任交流,周老师建议我申请爱丁堡大学。当时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爱丁堡大学的护理学专业在英国多年排名第一,没想到自己居然踩了狗屎运梦想成真了。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学校。QS世界大学排名一直在前二十左右,2016-2017QS排名第19位。今年刚颁布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Professor Stoart就是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再说点大家耳熟能详的,克隆羊多利就是我们学校发明的。还有一些比较著名的人物,比如达尔文,大卫·休谟,柯南·道尔,还有各种首相和皇室成员等等。
当然了这些辉煌的成就对我来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我只是人群中默默无闻的学子中的一个,我特别感恩自己能有机会在这所充满历史感,充满学术氛围的学府学习。
关于专业学习
有一次走在校园里,我跟同学说,如果我本科的时候就在这里读书,那么我可能真的会成为一个真心热爱我的专业的学霸。这里自由的学术氛围深深的吸引着我,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各国同学交流想法,还有特别优秀并给我们提供巨大帮助的老师们。我具体说几点对我影响非常大的地方。
在国内,读完本科读研究生,读完研读博好像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惊奇的发现我的大部分同学都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他们深知自己的方向,来这里读研的目的也非常明确,也有很多同学是结了婚有了孩子之后才来读书。
在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发展方向的时候我甚至有些羞愧。这么多年从小学一路初高中到大学,甚至在工作的那一年里,我的感觉就是“我高中毕业该上大学了”“我大学毕业要上班了”“嗯,要起床上班了”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我是否应该有一个可以被成为“专业领域或者发展方向”的标签。
还有些同学的志向并不在专业研究。他们希望毕业之后能成为旅行护士。辗转于各个国家,帮助不同的人,有更丰富的生活。“旅行护士”就像是一个活在鸡汤里的词语,和“周游世界”“咖啡馆书店”一样飘渺,但是,为什么不行呢?相比于一路浑浑噩噩读出高学历的我们,他们深知自己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昨天妈妈和她的一位老同学聊天,老同学是国内一所非常厉害大学的博士。谈到我要找工作的事情,老同学说,不要去企业,企业不稳定,还是学校比较好,也不要去私立医院,私立的不稳定,总之还是国家单位比较稳定。
我没有接话,只是心里默默的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追求稳定呢?(此处黑人问号脸)人生有太多的可能性了,就像小时候看过的《放羊的星星》里面说,人生有一万种可能。
在我的观念里,成为我自己才是一种稳定。
考雅思口语的时候我最大的一个感触是,考官总是不停的问Why。“小女孩喜欢玩洋娃娃。”“为什么?”每当此刻我都想说“这显而易见啊,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但每个现象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每个原因的背后甚至还有原因。
在学习以及写论文的过程中,在学术思维方面我学会了两点很重要的事。一是批判性思维,另外一个就是求本溯源,不断问为什么。而这在学术研究中最重要的两点,正是我们一直被压抑的。
统一的大班授课模式,接受教科书和老师的理论。于是我们不再去怀疑对错。“老师这是为什么?”“没有为什么,记住就行了。”于是我们丧失了问为什么的能力。
在这一年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我重拾了这两点,并受益匪浅。我觉得这两点并非单纯的有益于学术研究,当批判性思维和勇于探索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时,它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在学术研究上,老师们也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爱大的老师们都非常优秀,他们不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着杰出的成果,有丰富的人生经历,而且能以非常谦逊平等的态度和我们交流,乐于听取我们甚至称不上为“学术”的学术观点,这种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让我深深为之着迷。
如果说本科四年让我开始认识世界,那这研究生的一年让我更加认识了自己。
第一学期的时候我们有一门课叫做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an Professional Jugement,翻译过来叫做临床决策和专业判断。主要的内容是关于医护人员做临床决策时的思维活动以及是如何做出决策的。这是一门很奇怪的课,因为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在做临床决策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另外我也没有思考过有哪些临床决策是由护士完成的。
我们有另外一门课个人与职业发展,Personal a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有点像大学生就业指导。但是这门课非常有意思。有不同方向的临床护士,研究学者来给我们讲述他们的职业故事,也有一些课时讲如何学习,也会有如何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自我保护等等。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国内的护理管理环境,常常是从外界因素出发,比如说规范护理流程,改善工资和工作环境等。但是国外更注重的是提高护士自身应对外界环境的能力,增强他们自身的成就感和对护士这个角色的热爱。外界环境往往是很难改变的,这好像就能解释了为什么周遭同事总是怨声载道,而认识自己,Builing Resilience才是真正解决护士职业倦怠和流失率大的途径。这也是我为什么想要创办这个公众号的初衷。
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Fiona有一门课叫Global Public Health,全球公共健康。开课之前我并没有预料到,这门看似无聊的课程会对我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我们一同探讨了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还有烟草酒精等等公共健康问题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我们研究进口蔬菜的价格,试吃Fair Trae(公平贸易,农民可以有更公平的收益)的巧克力,也讨论北京雾霾和叙利亚战争。
我深刻的认识到我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哪怕几万里外的硝烟战火也和我息息相关,让我意识到,作为护士,我们有责任宣传公共健康的知识,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让我们身边的人健康。好像我又重新上了一节生动的课学习了“点滴小事,从我做起”。
这门课的最后一节课,Fiona请来了她的一个朋友来给我们分享他的故事。他出生在非洲的一片森林里,因为森林被开发而被迫赶出家园,学习飞行,当飞行员,后来又经历了因护照问题被捕,遣返,几度流离失所,几度波折。现在和美国朋友的朋友一起在做一件事,就是呼吁民众Breaking the Silence(打破沉默)。他们关注刚果问题,非洲问题,关注战争,贫穷,饥饿。号召全世界的人们打破沉默,发出自己的声音。
结束的时候,他对我们说,你们是将来的优秀的领导者,不要停下脚步,不断向前,用你们的力量,做一些改变。Keep going,never stop. Use your power,o something.
我没想到我一下子写了这么多,想写来的太多,因为收获的远不止这些。
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Be yourself,o something,an make a ifference.
【微语】出国留学,不是为了做富二代。而是为了让自己更加独立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