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不仅是学子个人的求学之行,还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但由于时差、距离、观念差异等因素,学子出国后,和爸妈交流的频率低了,内容少了。
距离让交流变难了
近年来,留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家长们意识到,送孩子出国留学并不意味着完全不管,而是需要时时沟通。我自己也在海外留学过,我认为每一个留学生都会碰见这样或那样的糗事、糟心事,这个成长过程没有人可以替代,需要他们自己慢慢适应。而这期间,家长的支持和陪伴至关重要。
然而,当家长们尝试和孩子交流时,也许会发现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在国外,学子不得不独立解决一些问题,比如签证、学业、搬家、看病等。虽然“让孩子更独立”是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出国的考量之一,但孩子只报喜不报忧、明明情绪低落却不愿诉说,让家长感到无能为力。
为了让交流及时顺畅,家长们做了各种努力。“我妈要求我每天向她报到。”丰树琪在韩国成均馆大学影像系读研究生,她对于妈妈的行为表示理解,“她比较担心我的人身安全。但是遇到烦心事,我一般不会跟家长说。”
拓展交流话题
其实,留学海外给学子提供了一个和父母沟通的平台,可以和父母交流新环境中的各种新鲜事,也可以问问父母家里新发生的事情、亲戚朋友的动态等。
在谈及与父母聊什么时,小王提到:“在实验室成功做出成果被教授表扬、假期旅行看到独特的风景、吃大餐犒劳自己等,都可以跟爸妈说。但熬夜赶作业、和室友的小摩擦等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让父母知道了,否则只会给他们徒增烦恼。”
虽然报喜不报忧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但如果真的遇到让自己困扰、不知道如何解决的事,要记住家人永远是你最坚实的依靠。此外,如果所在城市发生自然灾害或危险事件,一定要及时向父母报平安。
聊什么是个技术活
有些学子对于同家长深入交流有抵触:一是觉得家长不理解,二是怕家长劈头盖脸地教育。我学生在美国留学的小迟同学除了平常打电话、通视频,还通过和妈妈一起写日记的方式进行深入交流。她妈妈认为,这种交流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女儿的生活状况、内心活动,还能锻炼她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希望小迟经常写,有两个目的:一是远离父母会有很多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和困惑,也许连对父母也不想说,写下来有助于释放压力;二是写作对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帮助。”小迟对于这种“我写一篇、妈妈写一篇”的交流方式非常认可:“很多通过通话和视频无法表达的感情、难以描述的事情通过文字可以很好地表达出来,也可以获得妈妈认真思考后的建议。”
也许有时家长不是想聊什么,只是想看看孩子最近怎么样,及时进行视频通话可以减少家长的担心。“收拾得干干净净,跟家长通个视频吧!”
每个家庭的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不同,沟通方式也有差异。比如迟舒馨与妈妈喜欢通过文字来表达心意;而丰树琪在与父母相处时,更倾向通过“面对面”交流。但无论通过怎样的方式沟通,保持联系是最基本的要求
【微语】破千重关心怀天下,读万卷书志在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