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的老太太说:
“我就特别看不起你们这帮年轻人,二三十岁就叨逼叨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你们配吗?我上山下乡,知青当过,饥荒捱过,这你们没办法经历。你以为凭空得来的心静自然凉?我的平平淡淡是苦出来的,你们的平平淡淡是懒惰,是害怕,是贪图安逸,是一条不敢见世面的土狗。”
留学那么苦,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呢?大多数的回答是一些为了自己学业发展,想要体验别国的教育;摆脱低层次圈子、开拓眼界、充实人格这样的笼统答案,但现在一想,我觉得应该这么回答:
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肯定不能用苦或甜来衡量。
人话版:因为个人价值观的不同,每个人对“苦”与“甜”的感受也不同。
从一个大的“人生观”的层面上来考量,“留学那么苦”是一个伪命题,一个将要毕业的留学生说:
真想留学的都不觉得苦,相反走一条看得清未来的路看起来舒服的路被安排的路是苦。
但是,几乎所有的非富二代留学生都在留学之初抱怨过:很苦!
问题来了:该如何定义“苦”?
在愈发多元的社会里,没人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批判任何一种人畜无害的价值观。无论我们选择出国留学,还是回家工作,我们都要明白,这是在选择一种“人生模式”。无论选择了哪种模式,消极的人可能会说:人间哪里不苦?
孩子刚断奶的时候都爱说白开水很苦。我们发现,留学这个行为,只是把“白开水”哗地一下全倒给了你。
从头到脚,措不及防。
这杯水来不及发酵,各式各样的苦,轰轰烈烈排着队等你来尝:
申请学校、排计划、查资料、选学校和导师,写材料、面对拒绝;学语言、忍受陌生、习惯孤独、想家、想美团;被同学iss、被教授质疑、翻无数的论文、研究室内的嚎叫;看着钱包过活、兼职到凌晨、无条件早起。
生活从此翻天覆地,心智却能渐渐成熟,不能击垮你的苦,不是真正意义的苦。
既然要经历从未经历过的“苦”,为什么还要去留学?
抛开被利益相关方夸成花了的价值观和成长方面的论述,不熬鸡汤,一个现实的结论是:
肯定要留学啊,不留没有书读啊!
保研是不可能保研的,
这辈子都不可能保得到研。
考研又不会,只有靠留学这种东西,才能保持得了继续读书这样子。
进国外大学感觉像回家一样,在大学里的感觉比家里感觉好多了!
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哎我超喜欢里面的!
【微语】留学是成就梦想的起点,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