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ac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mission counseling﹚美国大学招生咨询委员会,该机构每年都会公布全美高校招生情况,其中包括新生申请要求、每年申请变化等等。
nacac每年基本都会有两个大动作和我们申请者相关,一个是召开美国大学的招生预热会议,一个就是发布《美国大学录取报告》(the state of college amission report),其中预热会每年都会有上千名招生官参加,并就招生政策、变化趋势等大家关注的问题做分享与解读。
美国大学入学报告有哪些亮点呢?
一、大学申请人数再次增加
nacac入学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在四年制大学中,申请人数持续增加,包括国内学生、转学学生和国际学生的申请。
来自一年级学生的申请数量比去年增加了4%,转学生申请增加了3%,而国际学生申请平均增加了8%。随着大学通过各种渠道加大招生力度,以及通过common和coalition系统进行申请的学生数量越发增多,这种增长趋势目前没有减弱的迹象。而2015年秋季到2016年秋季,新生增长了7%、转学增长1%,国际学生增长13%。新生人数增长放缓,但转学人数增加明显。(转学也是一种曲线救国,转学名校的捷径)。整体看,尽管总体申请人数趋于稳定,但由于学生平均申请的大学数量增多,以及美国高校对国际申请人的重视,这些因素只会造成一个结果- 美国大学的申请人将会继续暴增,而申请将会更具竞争力。
二、选校清单数量居高不下
根据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美国新生报告》﹙the american freshman report﹚系列,在2016年秋季入学的新生中,有35%的人申请了7所或7所以上的大学,而在2015年秋季,这一比例曾达到36%的峰值。自2013年秋季以来,超过80%的大一新生每年至少申请三所大学。
学生选校清单数量居高不下带来两方面影响:
1、增加招生官的工作量。申请数量的增加给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带来了越来越大的负担,据调查,2017年秋季招生周期内,每名公立学校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不包括行政人员﹚平均审核791份申请,私立学校招生办工作人员也需要审核426份申请。所以面对这么大的工作量,招生官必须有一些固定的审查标准,比如标化成绩,gpa,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敲门砖”,没有这些,过不了目标院校的“门槛”,其他申请材料基本没太大可能再进一步被审查。
2、入学率更难统计。由于学生申请的大学数量比以往更多,他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使得大学难以预测某些已录取的学生是否最终会入学。平均实际入学率再次下降,从36.2%下降到35.1%,国际生的平均入学率为32%。美国所有四年制大学的全国新生平均录取率为65.4%,比2014、2015略有下降。
三、早申请提升录取率
52%的大学提供e申请,大约46%的大学提供ea政策,私立大学比公立大学更喜欢早申请政策,尤其是入学率低的大学鼓励学生通过ea/e递交申请。
根据nacac的报告,e申请的平均入读率是87%,远高于35.1%的平均入读率。e或ea的申请形式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因为二者的录取率往往比r更高,而且会更早地收到申请结果。
有一些学校,允许学生在特定日期之前,将r申请转成eii,这也是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本校录取率的一个方法。现在很多高校也在鼓励学生进行e或ea的申请以便提升学校自身的入读率。
在2016年秋季至2017年秋季期间,各大学报告称,提前决定申请者的数量平均增加了4%,而e录取人数则增加了5%。
四、大学将更加灵活地利用“等待名单”
在2017年秋季的招生季中,40%的院校报告使用了“wait list”。为了保证入学率,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这个行列。2017年秋季,等候名单上的学生人数增加了12%,而最终大约25%的学生得以转正。平均而言,录取率较低的大学把更多的学生放在候补名单上,转正率为14%。
五、决定录取的因素
一直以来,美国大学没有明确的招生标准,国内中介机构对于美国大学的录取因素有各种说法,但都是基于自身“工作经验”的猜测,而这份报告显示,美国大学在录取新生时还是有很多规律可循的。
决定申请者是否被录取主要有以下这些因素:
1、班级成绩(gpa)
2、大学预科课程成绩
3、标化成绩(act、sat)
4、课程设置强度
5、essay/ws
6、辅导员推荐
7、申请者兴趣度
8、教师推荐
9、班级排名
10、课外活动
11、ap/ip考试分数
12、作品集
13、面试
14、工作经历
15、sat ii
16、州毕业考(美国各州有自己“州考”要求)
六、申请文书和“强烈兴趣”将成为最重要软性因素
根据报告,在课程,在校成绩和标化考试﹙“硬性因素”﹚之后,申请文书和申请人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兴趣”将成为最重要的“软性申请因素”。
申请文书不仅帮助招生官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还可以从细微处来判断一个学生在被录取后是否真的会就读。这就是为什么大学越来越多地在网申中设置“why school”一类的命题,因为这些题目可以更好地让招生官了解学生是如何认识学校的,他们是否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确定这所大学与自己的匹配度等。
此外,在所有类型的院校中,新生录取的四大决定因素(gpa,标化成绩,预科,文书)基本是一致的,然而一些院校的特点决定了个别录取因素的差异性。比如有的学校重视文书,课外活动,推荐信,或者面试等,所以申请者在申请不同学校的时候,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具体的申请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美国留学的信息,可直接咨询留求艺留学刘老师。
【微语】愿留学生活充满阳光,每一天充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