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的孩子,在中国学习和美国留学的结果是如此不同?
主要原因在于两国之间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等各方面的不同,导致中美两国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或许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第一,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两国的教育目的不同;
美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或优秀的社会公民,是一种公民教育。所有的公立学校,它们接受州政府的财政支持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本州人民的文明素质。因此,美国各级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如何减少学生的反社会行为。即使一个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社会倾向,也会及早发现和干预。私立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领袖,当然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公民教育。
美国教育对的方式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 1)非常强调沟通;老师经常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真实准确公开地表达出来,而不是憋在心里不说。因此,大多数美国学生比较直接和阳光。喜欢谁,不喜欢谁,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和自己的意见是什么,从小就会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学校会通过各种聚会、活动和组织提供平台,创造学生和其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老师也会通过各种途径训练学生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同时,正确地理解他人。
( 2)允许学生犯错;美国人认为,任何人都会犯错,即使是圣人也会如此。在美国人看来,重要的不是不要犯错,而是对待错误的态度,要勇敢地承认错误,对错误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对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受到伤害的人真诚地道歉,道歉是美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做到了这些,一个人即使犯了再大的错误,自己也会坦然面对,至少不会心里不安。当然,还是要尽可能避免犯错误。
面对人们犯错之后的精神压力,美国社会提供了两项重要机制予以帮助:
一项是宗教忏悔。一个人有了罪恶的想法,做了错事,可以去对神父说。神父会替他 ( 她 ) 保密。如果只有想法还未付诸行动,神父还会进行劝阻。从心理学上说,一个人把自己的秘密说出来后,往往会如释重负。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为焦虑等原因而可能导致的反社会行为。
另一项机制是心理治疗。
( 3)尽最大可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为他 ( 她 ) 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教育,不断提升他 ( 她 ) 的自信心。一个在国内学校看起来一无是处到了国外却仿佛变了一个人的孩子大有人在。实际上,这就是教育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它使绝望的人变得拥有希望,使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中国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政治意识的塑造和专业技术的训练。前者可以保证学生未来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后者可以保证学生未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各种专业人才需求。
在基础教育阶段,老师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和训练,以及针对考试而进行的各种技巧训练,等等。为了保证教学秩序和便于管理,老师更喜欢听话的孩子,很少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学生到了大学课堂上,还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还会害羞脸红。这就是为什么和同年龄的美国学生比起来,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极为扎实,但很少能够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并且往往显得老气横秋,缺少孩子应有的活泼和自信的重要原因。
第二,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两国国民的受教育目的也不同;
美国教育的受教育目的是为了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发现自我,使自己最终成为应该成为的那个人。他 ( 她 ) 们相信,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生活和教育的意义就是找到这些价值,然后实现它。因此,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他 ( 她 ) 们非常重视自我的感受,自己和自己比较,今天是不是比昨天有了更多的进步。老师也鼓励学生这样做。
在美国学校,特别是在幼儿园和小学,学校从来不会让学生和家长有任何机会去做相互间的比较,每一个孩子都是在个人意义上最棒的一个。美国人这样认为,只要你做的比上一次好,就是“ Goo Job !”他们并不虚伪,这也是美国学生甚至美国人普遍具有强烈的自信心的重要原因。
相比而言,中国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出人头地,比别人强,向更高的地位攀登。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和学生对自我的期许都是这样。而且出身越是贫寒,愿望越是强烈。因此,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很少看重自己的感受,而是更重视别人看自己的感受,自己和自己比没什么了不起,一定要比别人强才行。
这种竞争性的文化,在一个人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社会变成了成功者的盛宴,教育也不例外。人们只关注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教师、成绩最好的学生,却很少想到,那些不好的学校、不好的教师、成绩不高的学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吗?
实际上,在一个社会中,成功者永远只是少数,那些看起来不成功的人才是“沉默的大多数”。一旦社会被分化为两大群体“成功者和不成功者”的话,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教育和社会机制消解那些看起来不成功者在心理上的失衡,他 ( 她 ) 们就极有可能走向极端。
其实,中美之间在教育观上存在上述差异属于正常现象。
美国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人口少,因此在教育问题上就会比较从容。
中国的各类资源有限,又是世界人口大国,必然在教育问题上比较紧张,更加强调竞争性。
因此,看起来在美国实行效果良好的教育制度,中国却根本实现不了。问题的关键在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超额需求太大,我们投入不起。所以,简单的教育改革并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需要让教育更加多样化,更富有弹性和适应性,尽可能地满足各类不同人群对于教育的需求,这样也许我们就可以不用再漂洋过海,把孩子送到异国他乡接受教育了。
【微语】永远不要忘了你最初的梦想、留学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