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所名为毛坦厂的学校,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个位于安徽一处僻静小镇的普通中学,距离最近的城市有两小时的路程,却因为近2万名学生的存在,让当地房租甚至比北上广还贵。
超高房价的背后,有着无可比拟的高考神话——不仅送考人数保持在万人以上本科上线人数也接连突破万人大关。
毛坦厂中学,不仅被视作中国高考大军的缩影,也成为了中国教育的缩影。
人们形容这里是“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每年8月,数万名复读生被送到这里,像原材料一样在毛坦厂中学的高考车间里羁押、锻造、打磨成型。
这所学校是如此著名,以至于《纽约时报》曾在2015年派记者驻扎,完成了一篇名为《毛坦厂中学,中国应试教育工厂》的深度报道。
殊不知,在美国同样有几所自己的“毛坦厂中学”,而与中国原版的相比,有记者概括那里的氛围是每天“4小时睡眠,4杯咖啡,4.0的成绩”。
在同样高强度的教育方式下,这些学校每年有近百名学生被哈佛、斯坦福、耶鲁、麻省理工、普林斯顿等顶尖名校录取。
在私立中学大行其道的美国,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毕业生的表现如此突出?让人无法理解的美版“毛坦厂中学”,又是如何成功的?
从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中学到优等生挤破头的名校
十多年前,这所名为International Acaemy(以下简称IA)的学校,不过是底特律汽车城里一所不起眼的普通中学。
时间回到1996年,正赶上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底特律这座美国密歇根州最大的城市逐渐发展为世界汽车中心,有着“美国的巴黎”和“世界汽车工业之都”的美誉。
底特律
鼎盛时期,全市拥有180多万的人口,美国最大的3家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总部均设于此。
为了让汽车城内数量不断增长的孩子有书念、有学上,Lambert S. Okma校长临危受命,建立了这所为汽车城员工子女服务的公立高中。
但这里绝不是充满精英子女的贵族学校,更没有天赋异禀的天才少年,主要生源都来自于学校附近的几个社区,并通过多学区摇号的方式产生。
创校校长Lambert S.Okma
和国内对优等生肯定的态度不同,比起用功读书、学习成绩佳的“学霸”,美国人更青睐学习好、外形佳、社交强、运动棒的综合型达人。一味用功读书的“好好学生”,只会被人称为“Ner”或是“Geek”,以及遭到无情的冷落、嘲讽甚至排挤。
但Lambert S. Okma对这种风气并不认同,在成为校长前,他在另一所中学教授经济学课和历史课,极力希望一改这种作风。
终于,Lambert S. Okma得以在IA实践他的教育理想,他另辟蹊径,坚持“倾其所有、只为学术”,但不出所料,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被大多数学校所看好。
然而,就是这所不起眼的学校,在建校短短几年时间里,多次被 US News & Worl Report、Business Insier 评为全美排名前三的金牌公立高中,是美国密歇根州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全美排名第一的IB高中,也是全球第三大IB学校,成为当之无愧的美国高中“常青藤”。
2018年,International Acaemy旗下的Macomb校区,更以超高的IB文凭获得率和美国Top30名校录取率,被评为全美第一重点高中“磁石学校”。
那么短短几年时间里,这位不走寻常路的“奇葩”校长,是怎么实现教育理想的呢?
强度太大,学生痛哭流涕坚持不下去?只能被淘汰
在美国,IB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简称IB),更注重写作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被誉为含金量最高、也是难度最高的国际课程体系。
相比于AP对于课程选择给予相当大的自由度,IB课程需要学生面面俱到,注重学术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更加突出国际化。
IB课程的设置
在大部分美国的IB学校,校方会同时开设AP课程,或普通美国高中课程供学生选择。但Lambert S. Okma专注于IB课程培养学术能力的特质,认为这更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要求学生不分文理,修满IB的六大课程体系中的8门全科(六大课程涉及语言,第二语言,数学,自然科学,艺术和社会科学)。
校长的观点并没有错,获得IB证书,就意味着取得了直接进入英美大学及大多数其他国家大学学习的资格,也可能以最多一年的学分数量入读美国的大学。
但“先苦后甜”的高标准,意味着年复一年的高强度学习。当大多数美国高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文理特长程度“扬长避短”,选择不修某些不擅长的课程时,这里的学生必须埋头苦学,全面发展。
校长坚信,过早地选修自己最擅长的课程,并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先不说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是否成熟到足以选择未来人生,学生最终会成长为社会人,他将会拥有多元的社会身份,担任多种角色,过早地决定选择这个而不选择那个,不利于学生多元社会身份的形成。
除了参加理论知识课程,校长还要求学生们完成4000字的独立研究论文,参加最少150小时的创意和服务活动等,这些都是常规课程之外的必修项目。
这比一般美国高中的学习深度、强度都大了很多。
毕竟想要被名校录取,光有一张出色的成绩单只是过了及格线,学生们必须在学术之外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亮点”。
特长,才是帮助他们被名校顺利录取的加分项。
在高强度的要求下,一些学生没办法承受这样的压力,他们失眠、患病、在心理咨询室大哭…连校长都承认,“几乎每个学生都忙得像个陀螺,虽然每天上午8点上课,下午2点半放学,但通常都要忙活到凌晨1、2点才能睡觉。”
学生们必须在12年级结束时,6次IB考试每一次都得5分以上(满分是7分),否则将无法获得IB学位,并在申请大学时毫无优势。一旦成绩不佳,不仅只能拿到IB的单科文凭,还有极为残酷的“末尾淘汰制”在等待着他们。
一般在前3个学期结束时,学生第一次出现C以下的成绩,学校就会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当第二次出现C以下的成绩时,就会对其进行劝退。
Drake和Shane兄弟俩,就没有跟上学校严酷的教学进度,两人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幸运入学,但都没能坚持到第二年。
而更为“残忍”的是,IA作为一所预算有限的公立学校,选择将拨款的80%用于师资力量的培养,通过与哈佛大学合作,在学校内部培养教师,从而不得不在体育设施等方面极力缩减。
Ron Ritchhart著作《如何使学生成为优秀的思考者和学习者》
这样操作的优点是老师的状态得以保证,但没有了体育课程,想要锻炼的学生,就只能回到自己学区的普通高中进行。
虽然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在美国学生中非常普遍,但对于这所学校原本就极度缺乏睡眠的学生来说,其实已经难以招架。
2014年从这所高中毕业的Hannah Drake,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但只有她的母亲知道,随着学业压力的陡增,Hannah每天睡眠的时间非常少,看到作业就头大,经常性地头疼,甚至会因为扛不住而奔溃大哭。
那段时间,Hannah的父母甚至为了纠结早上谁叫女儿上学,每天投硬币决定,因为他们谁都不想听到,女儿因为没睡饱而咆哮。
“梦想的学校”:4小时睡眠,4杯咖啡,4.0的成绩
另外一所美版“毛坦厂中学”,位于加州洛杉矶。
曾获得美国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的记者爱德华·休姆斯,花费了一学年的时间,在这座名为惠特尼高中(Whitney High School)的公立学校“蹲点”。
他以《梦想的学校》一书,描述了这里的校园百态,记录了学生、家长和教师们面对的压力、怀抱的希望、心中的忧虑。
在他的笔下,爱德华·休姆斯写道: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罐拿铁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
根据学校2016年的数据,这所加州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共有156名高中生毕业,共收到全美各类高校的822份录取通知书,其中包括14份常春藤盟校的录取通知书和以及其他全美一流大学的250多份录取通知书。
由于学校享有极高的声誉,每一个望子成龙的家庭都无法抗拒它的“诱惑”,更是吸引来了大量来自亚洲的中产阶级家庭。成千上万中国和韩国移民为了孩子的教育,花高价购买当地小镇的学区房,这类中产阶级移民父母往往学历都不俗,他们放弃事业给孩子陪读,并在这里定居下来。
家长期望大,学生的压力也不小。过去10年来,每年春季加州标准测验后,学校会依据考试成绩招生,只有考分名列学区前四分之一的学生才有资格被录取。
为了顺利通过竞争激烈的入学考试,在学校附近开设的各类课后辅导班越发火爆。纽约市立大学的社会学教授Pyong Gap Min发现,在中国和韩国等国的多次移民浪潮之后,亚洲辅导行业的痕迹就出现在了美国。
艰苦备考当然带来了回报,来自不同背景的亚裔学生,在纽约最具竞争力的公立学校里占据了大多数。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惠特尼高中共有1000多名学生,其中75%的学生为亚裔,白人学生的比例仅为7.3%。在史岱文森高中,四分之三的学生是亚裔,在布朗克斯科学高中和布鲁克林技术高中,亚裔学生的比例超过60%。
从纽约某公立高中放学的学生
而一旦这些学生进入惠特尼中学,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就即将迎来压力重重的6年中学生涯。很多人都把6年后的目标设定为全美知名大学,尤其是“HYP”——H指哈佛大学,Y指耶鲁大学,P指普林斯顿大学。
极高的目标,与家长对学生的重视也不无关系。他们不惜斥重金为孩子们报名参加校外辅导课程,或者聘请家教进行个别辅导,有家长甚至因孩子在考试中没得A而打电话“声讨”老师。
为了提高录取率,惠特尼中学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成绩好,在课后活动中也要十分活跃。学校组织了艺术表演、摄影展览、奥林比克数学竞赛、辩论赛、足球运动等不同形式的赛事和活动,如此种种,都为学生被名校录取增添了筹码。
不过也有老师提醒学生,你心仪的大学很在意学生是否全身心地参与一项活动,因此“你得专一”。
在文章的最后,记者休姆斯也在在书中总结,惠特尼中学的成功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学校应该学会信任并接纳每一名学生,帮助他们找准自己今后的目标,并燃起学习的热情。”
诚然,无论是惠特尼高中,还是International Acaemy,都无法代表美国高中体系的全貌,但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哪里都是稀缺的。无论在哪里,想要获得好的学习成绩,都必须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
在美国,没有中国“一考定乾坤”的高考制度,对于出身平凡的普通家庭孩子来说,想要上一个好大学,就必须从进入公立高中的第一天开始,以“打鸡血”的状态,全力做到最好。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优异的学习成绩,积极活跃的课后活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这些“藤校”宠儿的共同标签。
一位来自IA的学生家长说,如果再来一次,她不一定会愿意做出同样的选择,但她也相信对孩子来说,“在这样的中学念书会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学术氛围、高强度学习、对时间管理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为了上大学,对自己整体的提升都具有非常好的价值。”
而了解这些美版“毛坦厂”的教学方式,也将为世人一窥美国名校打开一扇窗,或许会让我们对教育产生更多维度的理解
【微语】你踏上异国的土地,追逐梦想的翅膀,愿风总是顺着你的方向,让每一步都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