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学生的自述:
HOMESTAY--融入生活
我在高中住的是Homestay,有幸接触到了很多美国家庭文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人的Scheule。
不管是家庭还是工作,Scheule在美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相较于国内的生活,美国家庭在时间安排上会更为注重。
从第一天住进Homestay起,住家妈妈就开始与我讨论之后的计划了。从疫苗、体检、办理各种手续,到开学之后每天的日程安排都会规划出来。
日常生活中,需要出门或者需要住家帮忙接送出去活动等事宜,都需要提前1~2周和他们商量,从而使他们可以有充分时间去调整自己的Scheule。
其次,在Homestay的生活中,融入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认识Homestay的孩子,他们每天放学回家后就关上房门做自己的事,在我看来,这完全无法真正体会到Homestay的精髓。
Homestay中与住家的互动有很多益处,除了是最好的语言锻炼外,参与也会让留学生更好地享受生活。
Homestay期间,我一直把自己当作家庭成员的一员,同样他们也是。
盛夏,帮着住家一起割草,拿着个pole saw 锯树枝;凉秋,拿着鼓风机站在屋顶上吹叶子,从此爱上了屋顶上的景色;暮冬,和全家人一起去教堂点亮烛灯,和教堂里的人们一起唱圣歌,黑暗中每个人手中的烛光如同繁星点点,然后在第二天清晨被住家叫醒,一起打开属于自己的礼物与惊喜……
SCHOOL教育--松弛有度
美高的教育体系与国内有天壤之别。
首先是选课系统。除了毕业必修课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的自选课程,如机械、宗教、语言、心理和美术等。
多样化的学科选择除了可以使学生暂时逃离必修课的繁琐学业外,还能使学生有空闲研究自己的兴趣爱好领域,堪称绝佳的情绪调节剂。
在教学方面,与国内最大的不同是,每个教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风格。
在美国学校里,很有可能会碰到完全不会教人、自身学历却又非常高的教授;也会遇见一个教学严格同时又出奇傲娇可爱的教授,不同风格的教授都会出现在课堂上。
我的微积分教授是在一间教堂里做神父的,并且在任教期间拿到了神学博士学位;教统计的教授同时也是学校的跳水教练。
也许因为是私立高中,教授的流动性特别大,可能一个教授教了一两年就辞职了,换教授时需要重新适应新教授的教学风格,这对学生的适应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学校还频繁地组织各类活动,包括学业类的和课外活动类的。
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次是高一时整个年级一起出去旅行,类似国内的秋游。活动是去海上帆船过一周,活动之余学习如何驾驶帆船及一系列基础的海上知识。
那时每天上午出海,下午归港,傍晚在岸上和小伙伴们一起吃晚餐。即使有规定晚上不能出船舱,我们却仍然偷偷溜出船舱,躺在甲板上,看着星星听着海浪,沉浸在夜色里享受属于海边的宁静,至今这是我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学习上,教授时不时会组织学生去参加各类比赛。
高二时我参加了一个STEM小组赛。记得早上5点半教授开着车拉着7个同学去到别的城里与兄弟学校比赛。
竞赛分两部分,先是每个人参加不同学科的笔试比赛,然后又以小组为单位抢答。
从生物、化学到统计、微积分,60秒的时间,每个人负责回答不同的题目,激烈的竞争场面让人在高度紧张的同时却又充满了兴奋感,非常有挑战性。
P.E.体育--做更好的自己
美国文化中,体育一直是重中之重。学校每天AM 8:00~PM15:00宽松的课时安排,让课余的体育运动成为了可能。
参与到体育队里也是最好的结交好友的方式,更是释放自我的最佳途径。
高中时我加入了校游泳队,每天放学后2个小时的游泳训练虽然非常累,但却非常快乐。
特别是到了赛季,每周一场的比赛节奏对我来说简直就像是在开大型Party。自己带帐篷、准备食物,到了夜晚,探照灯下的比赛如火如荼。
选手们互相激励着,岸上等待的队友们穿着Parka在岸上高声为选手们呐喊着,这样的激情时刻,小伙伴之间的友情纽带变得更加牢固,胜利的汗水令人记忆深刻。
小结
3年的精彩无法一一尽述。
写这篇文章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亲身经历有很多感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看到在美高留学的孩子,抱着非常浓重的考取名高校的目的,却忽略了去享受当下一去不返的美高生活。
毕竟青春只有一次,如此独特的历程也只有一次。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请尽情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生活不易,只愿青春无悔。
【微语】孩子远赴重洋,为梦想启航,愿旅途平安顺利,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