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国本科的早申请在新年来临之际已悄然落幕,在陆陆续续下起来的“ Offer 雨 ” 中,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不过参照今年的录取数据,欢喜的人似乎更多一些。
Anyway,成长的路上想要走得更快更远,还是需要借鉴一些有效的建议和方法的,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理论、实践与数据,再次解读早申请的意义。
科普篇
何为美国本科早申请
美国本科申请的时间节点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 月 1 日及前一年的 11 月 1 日(文章中所提到的 Dealine 均以大部分院校为主,暂不考虑个别院校略早或略晚的情况),申请方式可以分为早申请( Dealine : 11.1 )及常规申请( Dealine : 1.1 )两种,加州系统是整个申请过程中独树一帜的,的截止日期在 11 月 30 日。
其中,早申请的主要表现形式为 EA 和 ED 两种:
■EA ( Early Action,“ 提前行动 ” ),申请时可选择多个学校,且录取后学生可自行决定是否去该校就读;
■ED ( Early Decision,“ 提前决定 “ ),ED 相比 EA 略显霸道一些,申请时学生只能 ED 一所院校,且被该校录取后必须到学校就读。ED 还可以细分为 ED1 ( Dealine : 11.1 )和 ED2 ( Dealine : 1.15 )两种。
此外,早申还有另外几种偏小众的申请形式:
■Priority 主要针对奖学金申请;
■SCEA(Single-choice EarlyAction,” 单一提前行动 “)和REA ( RestrictiveEarly Action。“ 限制性提前行动 ” ),虽然录取后可选择去或不去,但具有一定的 “ 排他性 “,也就是限制申请其他学校的 EA 和 ED,一般哈耶普斯都采用 SCEA,是为了避免学霸刷 “Offer” 的情景,果然学霸就是比较任性。
早申请的重要性解析
如下图所示,十所名校近三年来的早申请录取率与整体录取率对比,除 MIT 早申请录取数据并不占有太多优势之外,其余院校早申请的录取率远高于总录取率。那么,早申请为何备受青睐呢?
早申请的截止日期比常规申请提前近两个月,这要求申请者不仅提前两个月完成标化成绩的冲刺,更是要完成所有的申请材料及申请材料,所以申请人数远少于常规申请人数,也恰恰突出了早申请的学生们时间管理的能力,这一能力的考察也是设立早申请的目的之一。
再说 ED,基于它的性而言,美国高校不必担心发放 Offer 之后学生不去报道的现象,最大程度的缩小了录取率与报道率之间的差异。
而对于学生本身而言,早申请时拿到一枚录取,学生和家长们都能吃一颗定心丸,常规申请还可以再做一轮努力。不过,早申请失利也别太心急,毕竟还有第二次机会选择。最好的结果肯定是 ED 中了梦校,建议同学们接下来的日子也不要荒废,考几门 AP 还能带着学分入学,可以说是十分完美了!
早申请数据解读
我们先来看一下热门 ED 的几所院校,其中,康奈尔大学一直被誉为藤校中最友好的院校,无论从录取分数、还是国际生的录取情况都是最为可观的,18 年的常规录取率仅有 10%,但早申录取率已超过 25%。
纽约大学也是备受青睐的院校,无论地理位置、校园环境还是今后的实习机会,皆是首屈一指的,以 18 年数据为例,NYU 的早申录取率比常规申请高约 8%。其他院校暂不赘述,但数据呈现很统一,ED 的优势不可忽视。
2019 年常规申请还未开始,暂以 18 年整体数据做分析
综合来看,大部分公立院校的早申形式以 EA 为主,下图也是列举了几所中国学子较为偏爱的学校进行分析,除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未放出详细录取数据外,不难看出 EA 录取的优势。
一般来讲,在早申阶段成功拿到 offer 的学生们,大都是准备了 3-4 年的时间,在 GPA、标化考试以及活动之间也都能很好的兼顾和平衡,在此,也建议有意向申请美国名校的同学,一定要早做准备,无论是标化还是活动,还要认真对待每一场考试,让每一个寒暑假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微语】出国留学,不是为了做富二代。而是为了让自己更加独立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