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海姆斯(Julie Haims)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曾担任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十多年,自己是优秀生,工作中又常年指导优秀生。在斯坦福多年,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学生只会学习,不会独立思考。她曾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向她倾诉说,自己很想能有机会思考一下正在学习的东西,可是没有时间。于是她问这个学生,是否考虑过不用每门功课都考A。那个学生惊讶地看着她,那神情就好像她暗示了什么不雅之事似的。
分析问题原因,她发现很多美国中上产家庭都存在过度养育问题,一个直接表现就是代替孩子思考。2015年,朱莉出版了 How to Raise an Ault 一书。在书中,她详细阐述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出版后,这本书在《纽约时报》和亚马逊图书排行榜都长期位居销售榜前列。
今天朱老师摘录了书中一部分精彩内容,主题是:如何通过对话促进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大家分享。
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幻想:孩子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靠什么谋生?如何构建有意义的生活?一想到他们将来在工作中能干、成功,是富有成效、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公民,在社区受到尊重,有一天还会成为别人的伴侣、配偶,会为人父母,我们心中就荡漾着自豪感。
在那个想象中的未来状态,孩子得知道如何思考,也就是说,他们得能真正把事情想明白,自己解决问题。他们要有把控事情的能力,懂得审视,头脑里要有概念,并能够以之进行推理。如果遇到的真是一个问题,他们要决定解决办法;如果那是一个概念,就需要决定赞成、反对的程度及理由。
我们不希望孩子像个机器人一样,根据别人的指令机械地回答问题,或者按照别人制定的步骤行动,我们希望他们成为思考者。但今天,太多的学校提倡鹦鹉学舌和死记硬背,而在家里,我们的指挥和保护又太多。我们帮孩子想得太多了,他们需要自己思考。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如果我们不让孩子自己思考,那岂不是剥夺了他们自由意识存在的权利吗?事实证明,思考不仅是一种生存的必需,而且,也越来越是一种职场上的必需。
在2009年出版的畅销书《驱动力》(Drive)中,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描述了21世纪的职场,指出 “会自己想办法” 是员工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他表明,仅需算法就能完成的工作任务都已外包,或者交由电脑处理了,因为做这种工作只需按照一组指令,沿着一条直线走下去,就能实现。21世纪的工作者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基金会(The Foun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赞同这个观点,这是一家非营利性教育组织,30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他们发出警告说 “在一个加速变化、复杂性加强、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世界,批判性思维已成为生存和经济的必需。”
在《优秀的绵羊》中,威廉·德雷谢维奇阐述了年轻人的 “绵羊” 式状态,在他看来,他们跨越了家长、教育者和社会设置的各种不断升高的铁环,取得了高分和荣誉。名校的大门和一些精英职业向这些孩子开放,但是德雷谢维奇认为,他们的内心是封闭的。没人教他们如何在灰色区域挣扎,没人教他们去挑战那些死记硬背的东西的对错。他们做自认为应该做的事,却不会停下来问问:那是不是他们自己真正想要的,以及原因何在。
在一个重视成绩和成功,而不重视思考的社会文化大环境里,“为考而教” 的学校教育和专断、放纵式的家庭生活,都是罪魁祸首。批判性思维基金会把 “应试教育” 教学方法称为 “知更鸟妈妈” 法,认为这就类似于在思想上把什么都为孩子嚼碎,然后放进他们知识的鸟嘴里,让他们吞下。基金会报告指出,用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孩子可以复述学习内容,但并没有真正学会知识,因此可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内容。
如果孩子采取这样的心态,那除非别人明确告诉他们要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以及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否则他们什么都不懂。他们需要别人帮他们思考,他们只愿意复述家长、老师或教科书上的话,而不愿意接受来自其他方面的挑战。
在家里,我们人对待作业、考试、活动、选择和任务的方法也都落入了 “知更鸟妈妈” 模式,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a. 我们过度保护
我们是他们的保险杠和护栏,我们为他们评估风险,告诉他们何时过马路安全、是否可以吃万圣节糖果,不让他们爬树、使用工具。我们厌恶风险,无论是商店、户外,还是上学、放学,都宁愿他们随时处于我们的视线范围内,并且告诫他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们动辄称赞他们,裁判、教师发现他们不达标时,我们就站在他们一边,把他们的每一点努力说成 “完美”。
b. 我们为他们指挥
我们告诉他们玩什么、学什么、追求什么及要达到什么水平,甚至包括哪些大学值得一看、学什么专业及未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为他们解决问题,塑造他们的梦想。
c. 我们手把手地帮忙
我们替他们去找老师和教练评理;我们充当门房,负责他们的生活后勤;我们在背后批评权威人物的决定;我们纠正他们的数学作业、修改他们的论文,大力篡改他们的申请书,或者干脆替他们操刀。从本质上讲,过度养育就好比钻进孩子的大脑,并驻扎在那儿。我们以自己的思想替代掉他们的,在他们的生活中不断警惕着,固执地存在着,还借助手机替代他们做决定。
我们做这一切,因为我们认为爱就是这个样子,并希望以此确保他们 “成功”,这个 “成功” 指的是专业上的成功,以及发财致富的机会。如果我们以这种方式养育孩子,那对孩子来说,童年就没有成为他们学习独立思考的训练场,他们只是 “做” 了童年清单上的各种事情。如果我们没有教他们思考,也不允许他们思考,那我们就没有帮孩子做好在大学、职场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准备。
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我们进行有关环境的独白是合适的,那是他们学习语言的方式;但到了三四岁,孩子可以进行一点对话了,我们会希望他们承担部分谈话责任,回答我们提出的开放式问题。对话是练习和观察批判性思维结果的最佳机制,可以采用持续提问的方式,归结为,你,即家长,不管孩子刚才说了什么,接下来总是问 “什么”、“如何”、“为什么”。不管孩子年龄大小,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尽管随着孩子的成熟和智力复杂度的提高,主题会改变、复杂程度会加大。
请注意,如果孩子年龄还小,那你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 “引领”,即你知道你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把他们往那个方向引导;但随着孩子年岁增长,你对当前谈话主题的了解可能不是那么多,然而,你持续提出的好问题仍然会让他们和你对情况有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介绍这种持续提问法的一些变体,可以用来教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独立思考。但别为此殚精竭虑,我们都很忙,不一定有时间或精神空间像苏格拉底那样坐而论道。无须随时进行这种对话,有机会、有时间的时候,进行一点持续提问就可以了。
a. 与学龄前儿童交谈
第一个对话范例赞扬了孩子知道的东西,但没引导他思考。
孩子:蝴蝶!
家长:是的,那是一只蝴蝶。说得好!蝴蝶什么颜色?
孩子:橙色和黑色。
家长:对的!你真聪明!
第二个范例使用同样的场景,示范如何使用连续提问法开启对话。
孩子:蝴蝶!
家长:嗬,蝴蝶在干什么呀?
孩子:在那朵花上。这下它飞到了另一朵花上!
家长:你觉得它为什么喜欢花呢?
孩子:因为它们漂亮吧?
家长:也许。你能想到另一个原因吗?
……
与孩子的谈话可以这样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持续提问能帮助孩子展示他们已经知道的知识,并想出与既有知识相关的另一组概念。他们在学习,你的注意对他们来说是更大的奖赏。
b. 与小学生交谈
小学时期,亲子之间的对话往往围绕 “后勤问题” 展开,比如自行车轮胎没气了,或者孩子把家庭作业落在学校了,指望我们替他们处理。
下面的对话范例涉及需要管理的局面,以及如何帮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首先是一个很差劲儿的对话例子。
家长:今天在学校情况怎么样?
孩子:还好。但是我忘了带书包回来。
家长:哦!我开车送你回学校拿吧。
这位家长没有教孩子思考问题,而是马上帮孩子解决问题。孩子不仅不知道如何分析情况、想出解决办法,而且将来忘记书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他没有承担忘带书包的后果。还有类似的情况是,孩子不能按时起床,如果父母继续叫醒他,或者,如果他错过了常用的交通方式,则让他采取其他方式去学校。
更好的对话是这样的。
家长:今天在学校情况怎么样?
孩子:不错。但是我忘了带书包回来!
家长:哦。
孩子:怎么办呢?
家长:我也不知道。你认为可以怎么办?
孩子:我不知道啊!你可以开车送我回学校吗?
家长:抱歉,不行。今天下午我还有其他情要做。你觉得怎么办好呢?
孩子:我可以打电话找朋友问作业。
家长:好的。
孩子:可是书包里有我要用的东西。
家长:嗯,是吗?
孩子:或者,我给老师发个电子邮件,告诉她我把书包忘在学校了,看看她怎么说。
家长:这两个主意听起来都不错。
……
然后让孩子尝试自己想出来的解决办法。
孩子能从中认识到父母不会为他的问题负责,得自己解决。对放纵型父母来说,这种“严厉的爱”的方法尤其困难,但请记住,这个时候,最爱孩子的做法不是帮他们解决问题,而是教他们如何自己解决问题。
与初中、高中的家庭作业比起来,小学的家庭作业往往没什么打紧,准时到校的问题上也是如此。让他在这个时候记住忘带书包或起床晚了的教训更好,免得到了风险更高的学校环境中,还要面对这些问题,到那时,你会觉得有责任帮他避免更恶劣的后果。
c. 与初中生交谈
初中生仍然是我们眼中的小孩子,但他们正在迅速变成青少年。我们把他们称为 “青少年”,就是承认这个年龄介于两个阶段之间。他们希望我们参与他们的生活,希望我们对他们的生活感兴趣,但如果我们过分关注他们觉得错误的事情,那他们很快就会对我们关闭心门。
第一段对话不是一个好的例子:
家长:今天学校情况如何?
孩子:还好。
家长:西班牙语考得怎么样?
孩子:很好!
家长:太好了!
家长关注的是成绩,而不是孩子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较好的对话是这样的。
家长:今天学校情况怎么样?
孩子:还好。
家长:你最喜欢什么科目?
孩子:西班牙语。
家长:太好了!为什么?
孩子:这是我最喜欢的课!
家长:为什么?
孩子:我总是考得很好,作业从来就不困难。我从来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我不断举手,老师抽问我,特别是其他人不懂的时候,我的感觉是,耶!我懂,上!
家长:你怎么知道你擅长这门课呢?
孩子:老师讲解的时候,我能猜出她要说什么,因为我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我知道接下来是什么。
……
不断问为什么、怎么回事。
孩子知道自己喜欢一门功课是一回事,但正如这段对话所展示的,我们真正希望的是,孩子清楚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 与高中生交谈
高中生的内心世界情绪激荡,因为他们受到了荷尔蒙的刺激。他们对自己来说都是一个谜,就更别说对我们了。询问高中生一天的情况,通常会得到一个简短的回答 “还好”。
作为父母,我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信息,也希望帮助他们了解涉及学习和经历的 “为什么” 和 “怎么样”,这样他们可以形成对自己、他人和世界更深入的了解,做出更好的选择和决定。
要超越青少年典型的单字回答,我们可以针对他们的话语,以类似于学龄前儿童与蝴蝶的对话方式,反复但是深思熟虑、富有创意地问 “为什么” 和 “怎么回事”,直到揭示他们经历或学习的要点。
进行这种批判性思维对话时,我们是积极的倾听者,一个额外的好处是,我们在向他们证明,除了关心他们是否完成了作业、成绩如何,以及球队赢了输了之类的事务性问题外,我们真的对他们本身感兴趣,这类对话就构成了品质时间。
先看一个不好的对话。
家长:今天学校情况怎么样?
孩子:还好。
家长:有什么作业?
孩子:有很多的数学、化学作业,还要交一篇英语作文(沉重的叹息)。
家长:我还以为你喜欢读《大鼻子情圣》(Cyrano e Bergerac)呢。
孩子:是啊。我喜欢读,但并不意味着我愿意写一篇关于它的文章啊。
家长:得了,你写得出来的。想想你喜欢大鼻子情圣的哪些方面?
……
孩子:妈妈,不是那么简单的。
家长:我知道,但你很聪明啊,我只是希望你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写。
孩子:我只想完成任务就好了。
家长先是以自己的想法(你喜欢大鼻子情圣)代替孩子的想法(我害怕写这篇文章),然后又试图用自己的观点帮孩子建立自信心,而不是让孩子感觉到,他自己的能力可以发挥作用。
下面是一段更好的对话。
家长:今天学校情况怎么样?
孩子:还好。
家长:你最喜欢什么?
孩子:哦,我们在读英语版的《大鼻子情圣》。
家长:有什么好玩儿的吗?
孩子:呃,我们大声朗读,我扮演大鼻子情圣。
家长:怎么样?
孩子:真的很酷。
家长:为什么?
孩子:因为我喜欢大鼻子情圣。
家长:你为什么喜欢他?
孩子:我也不知道。也许是因为他做了那些帮助基督徒和罗克珊恋爱的事情吧,虽然他不应该这样做。
家长: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那样做?
……
谈话从孩子 “喜欢大鼻子情圣” 的粗略感觉,发展到 “为什么喜欢” 这样更微妙的理解,这有助于他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也有助于他完成必须要写的文章。
03.打开话题,把 “对话” 延伸到更大的范围
如今,孩子们似乎只有时间思考学业、课外活动及个人事务。但你也可以通过谈论他们周围的事情,鼓励他们形成对人对事的看法,以此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教育者和心理学家最近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不管家庭成员的日程安排多么紧张,都要抽出时间共进晚餐。研究表明,家人一起进餐会让孩子们觉得父母重视他们,从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提高自尊心和学习成绩。除了跟孩子谈论白天的经历和生活,还可以谈论时事,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水平,提高到理论挑战的水平,提高到对周围世界感兴趣的程度,提高到对他们尚且不知的东西保持谦卑的层次。这让他们渴望知道更多。
一旦孩子上了小学,能够表达意见了,就可以询问他们 “相信什么” 这个问题。你得根据你的兴趣、信念、价值观以及孩子的年龄,决定什么话题适合你的家人。下面谈谈如何进行时事讨论,以加强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a. 提出一个有不同观点的话题话题可能来自你读过的一本书、你看过的一部电影、你们全家一起观看的电视节目、学校的一项政策、当地报纸报道的一件事,或者是当地家长教师协会、学校董事会关心的话题。只要至少有几个不同的合理观点,就能形成对话。以与孩子年龄相适合的方式提出问题,难度最好略微超出你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b. 问问孩子的看法询问他们对这个话题的看法以及理由。他们的意见是基于什么价值观或预设?如果他们的观点没有胜出,情况会怎样?会有什么后果?如果他们的观点果真赢了,为什么情况会变得更好?
c. 充当 “魔鬼代言人”这意味着无论孩子站在哪一方,你都要表达与孩子相反的意见,而且,你说的话与孩子表达意见所说的话数量要相当。解释为什么这个看法更好,说明你的观点依据了什么价值观或预设,以及坚持你的观点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用鼓励和打趣的语气,不要苛求或者过于挑剔。
. 鼓励孩子回应你的观点鼓励他们说出第一次提问时没有陈述的理由,权衡孩子进行这种智力游戏的准备程度和意愿,同时别让他们感到不舒服。我认识一位成年女性,在餐桌上交谈时,她的律师爸爸会把他们逼到眼泪汪汪的境地,让他们不得不奋起捍卫自己的观点,这样就有些物极必反了。
e. 高级的交谈:交换立场从头开始,和孩子对换角色,看看孩子是否能清晰地表达与原来观点相反的观点和价值观。或者,以新的话题开始,当孩子说出最初的想法后,让他停下,从另一个角度开始辩论。
04.不做孩子的代言人,让他们为自己说话
当年我还在斯坦福大学的时候,有位新生和他父母来找我讨论做研究的事。会见过程中,他父母包揽了全部谈话内容,尽管我尽量直接向孩子发问,并将目光转向他,但长达30分钟的谈话结束时,我还是不知道那孩子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也不知道他是否对做研究感兴趣。他父母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这倒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不能挡孩子的道,要让他们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该怎么做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a. 重视你的孩子需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在遇到人的时候,要能够主动发起谈话,也能响应别人的谈话。无论是分享激动人心的消息、解释自己的兴趣或愿望,还是提出必要的问题,你的孩子总有一天需要完全自行处理这些事情,而童年应该给他们提供实践机会。
b. 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要下决心让孩子尽可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随着你们彼此都对他的交谈能力有了更多信心之后,不断增加让他自陈观点的机会。每次你做到了,你都是在告诉孩子,你相信他有能力独立思考。
c. 实践当你知道孩子要和一位成年人交谈时,比如运动队教练,或者他们想要参加的项目的领导,可以提前说明你希望由他来主谈,你可以负责提供他不了解的信息,但你知道他可以应付自如。老师、商店店员也好,舞蹈老师、教练也好,都非常喜欢孩子问他们问题、提出想法或表达担忧。当孩子同成人交谈时,让他注意对方脸上的喜悦表情。声明一下:你最了解你的孩子,如果他性格内向、害羞,可能巴不得由你承担沉重的谈话任务,然而,即便你帮孩子发言,也请注意,你不是他们,并不能真正替他们说话。你可以说 “苏西告诉我,她觉得……” 或者 “萨米告诉我,他对……有兴趣”。
. 要坚决抵制干涉的冲动不要怂恿他们说话,不要在他们耳边嘀嘀咕咕。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处理。在商店里,或者和指导老师、教练在一起时,你甚至可以站到一边,这样成年人就明白要把孩子作为交谈对象。
e. 必要时补充你的看法在孩子长大之前,你对某个主题的了解往往要超过他,你对事情总是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的想法很重要,但只能作为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的补充,而不是取而代之。就像工作中的好经理一样,让屋子里的下级,即你的孩子先发言,然后支持他的看法,只补充你认为必要的东西,这就是对他们赋权。
在斯坦福大学的时候,每周五下午是我的办公室接待时间,在那三个半小时里,我与学生们讨论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有人寻求学术及个人事务方面的建议,如专业或者研究生院的选择、相互冲突的暑期活动机会,或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喘息空间,为了追求其他的事项,需要放弃哪些科目、活动,等等。不管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我都会以问题作为回应,例如:
“为什么你想要这个,而不是那个?”
“你的长期计划会受到什么影响?为什么?”
“如果你不做那件事,会有什么损失?为什么?”
“如果可以随心所欲,你会做什么?为什么?”
就这样以不同的方式问 “为什么”,多问几次,层层剥开学生问题的外壳,深入问题的核心。这就是我在前面的章节讨论过的持续提问式的批判性对话。
的确,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我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我的任务不是给他们答案。我的工作是给学生提出好的问题,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我会试着理清他们想法背后的价值观,帮他们认清自己的优点和所在发展领域的认识水平,以及心中的恐惧和梦想。
然后我会帮助他们,根据对自己的了解,审视现有的选项。我教他们形成理论基础,并据此做出最终选择,而不是让他们依赖权威人物,即我的建议,或者是 “应该” 怎样,因为 “其他人都这样”,或者因为 “别人希望我这样” 之类的理由,这些都是年轻成人常常脱口而出的话。眼见一个人敞开心扉、独立思考,进而把事情弄明白,我心里既震撼,又感到特别激动。
【微语】留学之际,愿你带着希望与梦想扬帆起航,归来时,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