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说到推荐人选择的时候必须说到一个问题。
第一认识多久,第二通过什么途径接触的判断说这个两个人之间的了解程度有多高,了解程度有多高或者是了解的程度是多深的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人提供的推荐信是否能够客观说明这个同学真实情况。推荐信是从第三方了解一个人的情况,或者是举个例子,我不认识这个人长什么样,我们就问别人你看 B 是什么人,能说一下吗,然后 A 说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如果 A 不认识 B 这个人,怎么描绘出 B 是什么样的人呢?它最先决的条件是说至少我知道他认识他对他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告诉你他是什么样的人。
这个时候就要转回来再去说选择推荐人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思路,大的前提是说,无论是真实的情况之下还是理论上,这个推荐人应该是比较了解你的,或者他应该是非常了解你的,或者是深入了解你的。接下来听一下两个不同的描述,第一个情况,我认识了一个同学,三个月时间对这个同学非常了解,他是什么什么样的同学;第二种情况就变成说我跟这个同学接触了大概 2 年多的时间,分别上过 A 课程 B 课程,大一的时候带过他 A 课程,表现怎么样,是什么情况,可能大三的时候带了 B 课程,我看到他有很多的进步,我觉得他是什么什么样的同学。这两种表述实际上他给我们很多同学直接的这种感觉,差异性是非常大的,我们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可以判断,第二种情况听起来的可信度更高。我们并不是说我找到一个巨牛的人,这个人是院长是校长写推荐信就代表我怎么样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同学选到院长或者是校长写推荐信的时候我问一个问题,你校长底下或者你们学校有多少本科生?有的同学说几千或者是上万,我说在几千和上万的本科生群体里面你的校长为什么能记住你呢?是你做过什么特殊的贡献给学校吗?还是说你做过什么非常了不起的事儿?除了这两种可能让一个校长深深记住你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美国的学校也不是傻子,他也有这种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们说最重要的点不是说这个人他的名头有多大,而是说这个人真实的理论上到底对这个同学有多了解,如果了解越多他所说出来的话更加有价值,如果了解不多就变成没有价值的东西,把你写的再好也没有价值,是基本的原则,我们只能在满足这个原则和前提之上我们再说选择谁的背景更强谁更牛一些。
当然了在整个我们选择推荐人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准则,不是说你谁都可以选,不能选择你的亲朋好友,因为他们在描绘你的时候本身不具备一个客观性,同时也不能选择你的同学,一定是一个比较高级,你的环境里面等级是比你高一些的,比如说你的领导,你的老师,你的导师等等这些身份的人,所以我们说在选择推荐人的过程当中应该遵循第一个原则就是说谁最了解你,在你的学校里面你的老师里面谁最了解你,这是最基本的准则,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再选择其他的,这是基本的准则,这个基础之上我们选择其他的,没有这个前提之下你选了一大堆名头很响亮的人,但也不真的给你带来什么改变。
【微语】天下信,皆可为信则立,善为之留学有信,出国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