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CWUR世界大学排名,TOP100榜单中,美国大学51所,中国大学仅2所,且排名名遭遇了断崖式下跌,北大从去年的54名跌至92名,清华大学从去年的65名下降至98名。
CWUR排行榜主要注重大学的教育质量,研究成果,论文引用数理及学生就业情况。中美大学在这份榜单中的数量和排名的对比,让小编不由得想对比下中美大学的教育制度。
中国的大学是考试制,高考的分数决定学生能去哪所大学,12年的求学生涯决定和体现在2天的考试中,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万一没有发挥不好也没有借口,成败在此一举。
美国的大学是申请制,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并按照学校要求提供资料,由学校招生委员会审核,有的学生还会经过面试等等。美国大学考核的是学生的方方面面,学生的兴趣爱好都可能成为学校录取你的关键。
选换专业制度
选换专业自由度高,是美国高校教育制度的一大特点,也是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之一。
在美国,本科生和授课型硕士生可以自由换专业,而对于非授课型硕士及博士生,也只需得到目标专业的导师的接纳,便可成功转专业,因为导师对硕博生的录取具有决定权,学院不予干涉。更重要的是,美国本科生不仅换专业自由,而且美国高校每年会定期举办职业咨询会,本科生和研究生可前去咨询各专业的就业前景及其他疑问,以此更充分地挖掘个人专业兴趣,从而更好地决定专业选换问题。
在中国高校,换专业则不似美国大学生这样常见和自由。大部分国内大学生都只能定情于入学时的专业,也就是高考志愿填报的专业,而唯一换专业的可能性也只有极少数同学能争取到:大一学年结束后,系里GPA名列前茅的学生享有一次转专业的权利,而如果这些学生不幸遇上了目标专业名额饱满的情况,则会与目标专业失之交臂。而这种名额限制的换专业制度,更不利于那些对最初选择的专业不感兴趣GPA不拔尖的同学的发展。转专业的例子在国内高校的硕士阶段更为少见。
学生自由选换专业,一定程度上则要求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更灵活,而美国高校不惜资源和人力力求保证学生选换专业的自由度,必有其价值所在,为了能让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专业更有兴趣和信心,更容易获得快乐和成功,而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而言,这样灵活退换专业的机会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认知自己的兴趣,从而更准确地锁定人生的方向。这样会有效减少部分大学生在自己的兴趣盲区里盘旋挣扎的现象。
选修双学位制度
在美国高校,有兴趣修双学位的任何学生只需把两个专业的课都修满即可,而在国内大部分高校,学生选修双学位的权利会受到GPA排名的影响:只有本专业GPA排名前列的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学院批准选修双学位,理由是GPA排名靠后的学生被认为不具有同时修好两个专业的能力。在国内,比起本科生阶段,硕博生阶段修双学位现象更为少见,部分被采访的同学认为此现象除了与高校教育制度有关,也与国内就业市场有关。
但不论导致国内高校选修双学位不及美国高校普遍的原因为何,有一点可以推断的是美国高校修双学位的制度较国内相对应的制度灵活很多。
选退课制度
选退课制度是中美高校教育差异的另外一个大方面。
美国高校的选退课制度更加尊重学生的自由和兴趣,所需的程序也更简单。
国内大学基本上没有选课机会,除了自大三下学期至大四期间,同专业的学生每学期有两门自选课之外,其他的课程要求所有同学必修。而美国高校里,每个人的课程选择都是独立的,同一个专业的同学选择的课程可能非常不同,很少见有两个课表一样的学生。此外美国高校的选课范围很大,跨专业选课非常常见,同样退课也常见并且容易,并有辅导老师指导选退课;同样的现象在国内高校则很少见,一方面是因为退课系统不够灵活,另一方面是所选的课程即是必修课,不允许中途退课。
但美国有的大学,在开课的第一周内,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自由选退课。在接下来一个月,需要选退课的学生只需填写申请表并获得系导师或院小秘的签名即可,而在之后的学期段直到期中考试后一个星期,决定退课的学生,除了需要填表签名之外,还需要交一小笔费用。值得指出的是,期中考试之后,每位老师都会给班里同学作出期中评估,并邮件提醒成绩在C以下的同学应该更加努力,或者建议他们考虑退课,以避免该门课程的分数对学生的GPA、申请奖学金的机会等其他方面带来负面影响。
在奖学金方面,国内采取奖励机制,院系排名靠前的学生可获得一定的奖励,但成绩差的学生并不会受到惩罚。,而美国高校更多采取淘汰制度,低于一定标准的学生将面临取消奖学金资格甚至是退学等惩罚。在这种淘汰机制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更好地被激发出来。
课程设置及教学质量
提及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我一边倒地支持美国的制度。
美国教育成功的原因,一半归功于课程设计:课程种类多、选退课自由、课程内容有用、业内牛人授课。国内授课,照着PPT念,教授不发表个人独特见解,学生参与少。美国教学内容有用,不是听小说,不是听瞎吹,能学到知识,收获很大。有些老师授课妙趣横生,有些老师授课呆闷,但这些无所谓,关键是非常有用。
国内的课程有些特别难,但是毕业之后却不到。美国的课程设置全面,虽然不一定很难,可对工作却有用。
大家认为美国教学好,主要是老师的质量高,美国的课程设置得非常细,课程讲得非常透彻。美国教授要被选评为“istinguishe professor(杰出教授)”,必须具备“leaership(领导才能)”、“research(研究能力)”、“teaching(授课水平)”或者 “Community Service(社区服务)”这几项中的至少两项才有参选资格。因此,美国老师的教学水平会一定程度影响这位老师的评选资格,这样就激励老师更加努力地执教。
美国的课程设置实际有用,学生要做什么,就学什么,这样很少有学生愿意逃课,因为学生的心态是,逃一堂课就少学了一些有用的知识。在国内,学生受限制必须要修一些课,选的课很有限,老师缺乏自己的独特见解,课堂上讲的话题是都是一些已经很成熟的旧东西。有些学生的心态是,平时逃课不学,考前复习下一样能拿高分。”
导师制
在国内高校,只有部分学生有自选导师的机会,获得这种机会的标准是考研的分数,保研生可自选导师,而刚过线的学生在此方面则处于被动。
在美国高校,学生选择导师没有“名额”的概念,因为导师对学生有最终录取权,因此只要有足够的项目资金,导师可以录取自由数量的学生,而录取条件则重在学生简历。
谈到中美高校导师的职责时,美国导师并不花很多时间做项目,而更注重写项目计划申请书,申请项目资金和指导学生。
中国的导师要申请项目还要做项目,指导学生的时间很少,因此跟学生沟通很少。(导师的)办公室和上课的地方间隔很远,在学校里面难找到导师,有名气的导师不用坐班。而在美国高校里老师都是平等和相互独立的,每个老师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待在学校,不论地位
学术研究特点
一、美国高校的项目研究处于领头羊的姿态,重于创新,而中国高校的学术研究更加在于模仿学习。相对于美国高校学术研究,国内研究项目内容简单,研究的技术可能本身已经很成熟,前沿性和理论深度有待加深。
二、国内学术研究的方向趋向商业化,导师和学生分别扮演老板和员工的角色,老板决定做什么项目,学生负责打工; 在美国高校,学生有独立的学术研究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在国内,导师的薪水主要靠拉项目,学生拿到的工资很少,但在美国,教授即使拉不到项目也能拿到丰厚的薪水,可以专心辅导学生,一般高校的理工科也会提供很多RA(研究助理)和TA(教学助理)职位,学生靠自己的劳动可以拿工资,工资一般足以支配学费和生活费。
三、国内高校大学生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毕业论文,而非学术研究,在美国高校,很多学生都在做无人尝试过的顶层研究项目,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可以发表独立的论文,并申请专利,然后选择卖向市场或者自己开公司,而这样的公司往往是很难被复制或超越的。
那么,中美高校导师在学术研究中分别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国内高校的导师并不会对学生的研究给予很多指导,原因在于导师忙着拉项目,然后分配给下一层的小老板来做,每个小老板则分别管理一批学生,这种金字塔结构的管理方式让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有限。因此,经常出现,到了快毕业的时候,导师还不知道学生的名字。但是,小老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则非常频繁,也经常见到小老板和学生一起出去吃饭聊天。这种现象在美国就很少见,因为师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美国高校导师根据个人标准录取学生,给学生提供一对一的监督或指导,年轻的导师一般会督促得更严格一些,要求学生定期汇报研究进度。年长的导师则偏向宏观指导学生的研究,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导师会说:“You are the river. You can take me anywhere.”
考试制及学业压力
在国内大部分学生的印象里,美国高校教育具有严格的学术要求,理工科的博士学位可能需要4至7年时间才能完成。虽然美国硕士修课平均每个学期只有三门,数量并不多于国内硕士的课程量,但劳累程度一定比国内大多了,加班熬夜是非常常见。科目成绩和平时的付出严重成正比,平时耍小聪明,期末成绩不可能好”
而国内的考试分数渠道单一,比例最大的在于期末考试,所以认真抱佛脚照样可以拿好分数,而美国老师会很频繁地布置记分的课后作业,平常的表现会影响期末成绩,所以必须一直都认真对待。
另外美国高校非常强调学生尊重知识产权,很少有国内常见的作业抄袭风;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位学生都需要对团队项目作出同等力量的贡献,相比之下中国同学则更重情面,会出现个别组员包揽整个项目任务的情况; 美国学校里课间40岁的学生,毕业之后参加工作,当觉得有需要拓宽或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时,会重返校园继续攻读学位,这与国内趁年轻一口气拿下学位的现象比起来,更体现出了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美国的大学对课外活动的要求很高,在美国学习全A并不能保证上好大学。有一项专长或特长再加上好成绩单才会有基本的保证。除此之外,丰富的课余活动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微语】永远不要忘了你最初的梦想、留学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