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做出要不要送孩子留学的这个决定的前期都是处于摇摆不定的一种状态,毕竟出国留学需要的费用不是一笔小数目,而出国留学以后能给孩子带来的好处短期内也是无法被物化的一种不明显表现,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出国留学能带来的究竟是什么。
一、本质不同—帮助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西塞罗”
梦想真正的定义应该是让孩子找到一个目标,一个志业,让他看可以此生为之努力,且不知疲倦。
二、方式不同—让孩子优势更突出
孩子在一件事上的成功所产生的自信及其带来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思想的高度一定是由我们最长的那块板子决定的。
三、根本手段不同—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找到每一个孩子胸中那个火星,给他氧气和空间,他就会熊熊燃起。
西方的老师,通常是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而不是给孩子灌输知识。
四、挖掘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由兴趣引发的学习动力一定比功利的目标引发的动力更持久有力。
五、内容不同—掌握解决问题、终生受益的能力
要解决一个现实问题,靠的一定是跨学科的素养和跨界的能力。
一个四年制的技术大学,大二学习的东西,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被淘汰了。
六、训练的能力不同—提高孩子核心竞争力
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学会如何获取、过滤、分析、使用信息才是关键。
要进行更高等的智力行为要有坚实的记忆力基础,但决不能停留在那。
七、时间任务不同—在孩子最关键的年纪,选择去拼
要解决一个现实问题,靠的一定是跨学科的素养和跨界的能力。
一个四年制的技术大学,大二学习的东西,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被淘汰了。
八、关注点不同—培养孩子适应15年以后的世界
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15年之后的成功,而不是现在某一科目的成绩。
我们是在培养孩子适应15年以后的世界,我们的目光应该往未来看。
九、终极目标不同—让孩子收获身心灵的成长
过程导向的努力比结果导向的努力会给你带来更多意向不到的收获。
我们对成功的定义真的只是找到一份赚钱的工作或者考上一个名牌的大学吗?
十、结果不同—你想给孩子怎样的未来?
你为孩子设定的目标做出相应的准备,并承担最终种瓜得瓜的结果。
本科教育更应该给孩子的是可持续的学习力和获得幸福的能力。
一:自我引导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一个孩子的学习应该是自发的,自我引导地去探索真理,而不是来自于父母的压力和期待,老师的教诲和鞭策。
二:广泛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当代中国孩子也读万卷书,不过是万份考卷。中国教育还有一个问题,为了考试分流,在高中的时候就被强制分成文科生、理科生,并不断固化、深化他们的区别。
三:自信心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中国孩子不够自信,大家都知道这个现状。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失败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教育太强调补短。
四:抗挫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那些我们所谓的“好学生”,他们从来没有失败过,这些年走的太顺了,也没有人去教他们怎样面对失败。
五:情绪管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范仲淹)
在西方教育界,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社会情感教育。就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七情六欲,然后怎么样去管理和表达他们,这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学科和功课。
六:责任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孩子需要被全面地教育,他需要培养责任感,包括对自己负责,然后才会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
七:团队精神
单者易折,众者难摧。——《三十国春秋·西秦路》(崔鸿)
团队精神是国际学校以及西方的教育里面比较强调的,不排名,从根本上遏制这种“个人输赢”。
八:批判性思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我们中国的孩子往往太多时候被给予一个标准答案,被给予一个官方说法,而逐步丧失了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微语】在远方的天空下,你勇敢地追寻知识,每一份努力都会化作未来的星辰,照亮你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