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的研究生是申请的,不是考的
境外的研究生和国内的考研录取方式是有很大差别的。国内是初试+复试的形式,初试统一试卷,不管你大一大二大三成绩多不理想,你可以靠这一次考试逆袭,过了线就有复试和录取机会。而境外研究生申请是综合你接受高等教育开始到申请前所做的所有和你要申请专业匹配的事情,有点类似求职,hr会看你的本科专业,成绩,你的实习实践评估你是否合适这个岗位,教授也是类似,只不过教授更多是侧重学术方面来考量你。所以先明确这个概念,境外的研究生是申请来的,虽然也有一些标准化考试,但是那些只是你所有条件中的一个,你需要综合展示自己给学校决定是否录取你。
2.香港的研究生学制和内地也是不同的
香港的研究生分为TPG授课型硕士和RPG研究型硕士,T表示taught,R表示research,这个不能简单的和国内的学硕和专硕对比。香港的TPG是面向就业的通常一年制的课程项目,一般没有奖学金,或者比较少量,按班级授课,如果不做毕设项目,你是没有特定的导师的,RPG是面向学术研究的通常两年制项目,基本上只要申请到了就会有全额奖学金,入学就有特定的导师。
3.知道了自己要申请什么类型的以后,我要怎么开始准备呢?
搞清楚大的背景之后就开始着手申请了,申请分三步,定位规划——背景提升并将背景准备成材料——网申。这里面前两步是可以给你申请带来提升的,精确和充分的定位能让你申请到更好的专业,科学的背景提升并将你的经历背景完整有机的做成书面材料,能让你的竞争力提升一截。第三步网申是比较繁琐和充满很多细节的步骤,并不会给你申请加分,但是如果你没有按照学校要求完成就会给你减分。
4.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用在申请中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在申请过程中,信息获取渠道少,存在很多不对称不透明的情况,尤其是你想申请的专业到底录取什么样的学生,你有没有可能,这个问题是所有申请者都想了解的,但是这类信息很难获取,道听途说一些二手消息自己又不敢确定。千万不要天真的以为“中介”都知道,“中介”给你说的都是对的,要带着甄别的眼光去衡量,很多机构就是打着信息不对称反正你不知道,他说了你也不知道对错,其实这个也不怨中介,他们也没有渠道去获得 香港400多个专业录取信息,更别说每年都还要更新,所以他们只有靠经验主义,之前有谁申请过,被拒过,这是非常不准确的。
这个问题想得到答案 最准确的渠道就是能问到最新一届在读该专业的学长学姐,关于班里同学是什么背景、专业什么侧重他们是知道最清楚和准确的。我们也要每年在所有专业中向新生收集数据和信息才能反馈给大家。
只有找准了自己具体可以申请的学校专业,你才知道针对你的目标应该如何统筹规划你的申请,让你的各项条件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达到多目标最优。在定位的过程中还要牢记: 申请录取是非常个性化的过程,不要盲目类比。因为在教授录取时是全人工的操作过程,比如尽管别人觉得你条件很一般,你的某个点可能打动了教授或者切合专业的偏好,教授也可能录取了你而没有录取看起来比你条件好的人。别人的条件只能当参考,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动都可能带来不同的录取结果。
5.知道了自己具体申请目标和规划后,严格的执行
每年很多人败在了拖延上,文书拖延,语言成绩拖延。香港是一个典型的先到先得的地区,以20Fall为例,很多专业第一轮的官网时间还没截止,offer都发了大批了,科大最早10月初就发offer,中大开放一个月也开始发offer,港大开放两周就发了offer。想象一下,一共只有这么多offer,发一个少一个,越往后需要条件越好才能得到。把握时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现在开始尽快确定定位后就抓紧去考雅思托福gmat,年后就可以开始着手文书了,文书不是几天就能写完的,这是你和教授第一次对话甚至唯一一次对话的机会,需要反复挖掘合适的点,文书只能写有限的几百字,如何在几百字中脱颖而出比写几万字的自传还难。这时候可以找几个同申请的小伙伴,互相鼓励,互相监督,信息共享,你的申请会高效很多,不也会孤单无助。
6.最后就是网申后坐等录取了
网申是有无数细节的过程,每一个学校甚至同一个学校不同专业的网申、材料、推荐信、寄送材料、官方送分要求都不一样。这里能不能hanle住完全看每个人的特点,如果你从小就不擅长这些细节,容易弄错,丢三落四,缺乏安全感,每填一个都不知道对不对。这种情况不要强行自己网申,至少也要有人给你指导并双重检查,任何一个没有按照学校要求完成的步骤,学校一般都不予审核,纵使你条件再好都没被递交到教授手里,也是白忙活一场。
【微语】他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每一滴汗水都浇灌着未来的花朵,绽放着希望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