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刚刚结束,高三的同学们是在忙着毕业旅行,放飞自我还是忙着预估分数、考虑未来的学习生涯方向?其实高考成绩的好与坏并不能决定你的人生成败,高考后等待你的才是充满未知又迷人的世界。
每年 5 月,大批常青藤名校学生,从校长手中接过滚烫的毕业证书,踌躇满志的走出象牙塔,扬帆人生新的航程。作为其中的一员,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取得新闻学院和国际事务学院双学位的包同学总结了赴美留学的收获。
留学美国的“付出”:不是只有高昂的学费
美国大学一年读 8 个月的书,大概 30 周的课。当我们把每年高昂的学费除以 30,再除以每周五天的上课时间之后,那每天高达千元的学费忽然间就变得如此憷目惊心。可是,这远远不是我们所付出的全部。
当我们踏上 SAT 考场,写下第一篇申请文书,递交第一份 Common Application 的时候起,我们已注定远行,远离父母,独在异乡。虽然大学生活中,因为口语很烂无法融入上课讨论,或者因为文化差异听不懂周围人的笑话,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碰到类似的无奈和尴尬。
但是,我更愿意把这些挫折归类到“收获”中去,虽然有自己找罪受的作孽感,但是学会微笑地去拥抱失败,让每一次挑战和痛苦成为自我蜕变的最好见证,难道不也是一种收获吗? –What oesn’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
留学美国,是一个包容差异,遵循内心的求学过程
( 1 )遵循自己的喜爱学习
在美国读书期间,会体验到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因为渴求知识。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意大利文艺复兴?一个英美文学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微积分和统计正态分布?因为我们想透过历史了解社会的变迁,通过数学感受严密推理的乐趣,不为更高的 GPA,不为更高薪水的工作,只是想满足一个“人”对于了解自身和周围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即使在火车上也可以看到前后左右所有的乘客都人手一本“口袋书”阅读,在当下“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很多人文基础学科(如历史)因为缺乏直接的社会应用从而被很多人所忽略的时候,我想我会感谢是我的大学,确切说是那些我周围的同学,是他们用实际行动和那无法掩盖的,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对知识的渴望和喜爱,让我找回对知识最纯粹的热爱。
( 2 )包容差异,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多元化,一直是几乎所有美国大学都在宣扬和坚持的价值感。也就是因为对于多元化的推崇,这才给了像我们中国学生这些国际学生前去就读的机会。从表面意义上分析,如果一个大学的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和个人兴趣,来自不同的社会阶级和文化群体,甚至拥有多样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每一个个体就可以“他山之玉可以攻石”的心态,博采众长,开阔视野。
美国大学都推崇和希望每一个学生能够学会包容差异,去容忍,接受,从而欣赏和你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人生态度。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就像伏尔泰所说的一样,“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扞卫你说话的权利”。当我们可以学着去包容那些和我们不同的人,甚至可以学会去欣赏我们的对手或敌人的时候,我们就真正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宽容。
(3) 自由选择人生的每一步
个人选择的自由,我想,是美国大学给予每一个求学者最最宝贵的财富了吧。美国大学入学时可以“没有专业”;会有大学 4 年的跨学院自由选课和 free curriculum。这种学术自由的背后,是对于个人选择的尊重和推崇。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而幸福的定义也应该是个人化的。
【微语】留学是一个人的修行,在这里你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