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就开始模拟残酷职场
沃顿本科一年级第一学期有一门让人又(chou)爱(ming)又(zhao)恨(zhu)的必修课,叫Management 100。在这门课上,同学们被分为10人一组,给费城当地的小企业做咨询项目。学期期间要汇报三次项目进展,期末要为客户做总结演讲,最后由老师、助教、客户就你的演讲、上课发言及项目中的表现来打分。
不仅如此,成绩的一部分还取决于你的队友对你的评价。由于成绩是curve的(即每班只有固定比例的同学可以拿A),因此给别人高评价意味着自己拿A的几率会多少受到影响。这就在学生之间营造了一种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利益关系。因此,每年都会听说一些由这种复杂利益关系产生的有意思的故事,比如拉帮结派,左右逢源,私下交易等等。
如果你看过真人秀《飞黄腾达》(The Apprentice),那么是的,这门课和它差不多。只不过演员们变成了大一刚进校的稚嫩小孩而已。其实如果全组齐心协力努力的话,也没有必要弄得这么political,不过人是复杂的,每个随机分配的小组都相当于一个organizational ynamics的小试验,挺好玩的。
课程灵活,任君选择
商学院本科四年需要上36门课,只有十几门必修课,而且很多必修还是三选二,二选一之类。每个专业也只用修四门课即可拿到学位,虽然多修也可以。因此大家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想广泛涉猎做通才,或者想深入钻研做专才都可以。
想上一些与专业毫不相关的奇怪课,也可以用来满足学位学分要求。比如我在商学院之余,还修了希腊古典哲学、戏剧表演、平面设计等不同领域的选修课。
很多同学还借此机会在文理学院或者工学院修了一个第二学位。比如校友Elon Musk,当年就是在商学院之余,还在文理学院修了物理双学位,为后来做tesla、solarcity打下了基础。
找工作是首要任务
每到春天秋天,你就会看见沃顿楼里进进出出的全是穿西装的同学,恍然间还以为自己错走进了咨询公司或者投行的办公楼。其实是各个年级的同学都在忙着参加招聘会,进行校园面试。
大一刚进校,同学们就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职业社团,比如金融社,营销社,咨询社,等等。这些社团会举办很多活动为新同学介绍不同的行业,比如邀请就职于该行业的校友或者学长姐来进行讲座,为大家改简历,进行模拟面试,等等。
因此,沃顿的同学们大多很早就接触到了招聘所需的各种技巧,并且孜孜不倦地为自己的简历积攒亮点。由于大家都在这么做,因此也有挺重的同伴压力。本着大一找到了实习,大二才能找到好实习,大三才能找到ream internship,大四才能拿ream company的return offer的原则,很多同学大一就开始努力实习。由于历练得比较多,沃顿的同学们也往往显得比同龄人更成熟,更专业。
U.S.NEWS给出的关于沃顿商学院每年招的MBA人数是1,677,不太清楚他这个数字的来源,但是MBA说每年招800人,我们姑且认为每年招一千来号MBA吧。而沃顿的常驻教授/讲师人数在225人左右。他们要负责教本科生+MBA+博士生,所以,不完全了解,部分教授有反映过“教书的工作量挺大的”(因为除此以外他们还要做研究,有的还做国家/研究所/公司的一些项目)。
关于课程,虽然学校官方网站上一般给人以高大上的感觉,但是其实有兴趣仔细花时间去了解的话,会找到大部分,在你还没有入学的时候,需要的了解的信息(甚至网站上就有“亲身就读/已毕业的人的切身感受”,我知道多数看/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是其实现在生活中你找到校友或毕业生,不是很熟的情况下,你指望人家告诉你多么深刻的多么现实的感悟呢?而且非常深刻/现实的感悟,其实往往很多都有个人唯一性/主观性在里面)。那么官网上告诉我们在沃顿就读大概会是个什么体验呢?——有很多很多课给你选,课程设置很灵活,非常强调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实际应用性,非常强调领导力和团队能力,非常强调多元化/国际化。
【微语】留学之路虽长,愿你满载祝福与勇气,学成归来,天地无限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