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

首页 > 留学攻略 > 留学百科 > 留学百科地图

人大附中早培班经历——7年同窗看早培的利与弊

来源: 留求艺 更新时间:2024-10-13 12:52

2025年留学申请条件/费用/专业咨询 >>

人大附中的早培班是中国知名的教育实验项目,它通过提前选拔有潜质的学生,进行特殊的教育培养。本文作者作为第一届早培班学生,记录了他7年在早培班的学习生活,从性格培养、社交能力、人文素养、教学方式、学术表现等多个维度分析了早培班的利与弊。他认为早培教育方式过于封闭和极端,未能很好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未能实现最初宣称的素质教育目标,存在一定问题。但是从个人经历来看,进入早培班仍是一件幸运和难得的事。

人大附中早培班经历——7年同窗看早培的利与弊

早培封闭教育容易培养极端性格

作者指出,早培班的小范围封闭教育,80多个同学在一起7年,很容易使某些性格特征被放大。不同小团体之间的差异也主要在性格上,7年的相处不断增强这些极端倾向。这不利于学生将来融入社会。作者建议可以考虑初中阶段就进行分班教学,避免性格极端化。

早培社交圈子狭小,社交能力发展受限

作者认为,早培班学生与其他年级间存在一定隔阂,课外活动有限,主要精力放在培养理科能力上。这对学生社交能力的成长不利。即使是相对外向的学生,到出国后也感受到在人际交往能力上的不足。这与早培最初宣称要实现的素质教育有一定差距。

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缺失

作者指出,早培从一开始就没能统一规划人文课程,更侧重理科培养。语文、历史等课程参差不齐,整体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缺失。但这些对价值观、世界观塑造很重要,也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作者希望能加强这方面教育。

教学方式相对传统,无法进行深入讨论

作者通过在美国学习的对比发现,早培的教学方式无法像美国那样开展参与性更高的讨论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观点表达。作者认为早培在这方面可改进空间大。

总体而言,作者认为人大附中早培班存在培养学生社交能力不足、人文素质教育缺失、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但从个人发展来看,进入早培班是一桩幸事,给了作者宝贵的成长机会。

【微语】留学之际,愿你带着希望与梦想扬帆起航,归来时,熠熠生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