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联合学院是指由中外高校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近年来逐渐兴起。但是目前国际联合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还不够成熟,存在很多问题和缺点。本文主要通过对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的分析,指出该校区在师资管理、教学内容、生活条件、政策制度等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不能简单照搬国外模式,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因地制宜。对于准备报考国际联合学院以及想了解中外合作办学实际情况的学生和家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外联合学院由于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新生事物,受到许多家长和学生的关注。但是其招生对象和生源情况仍不太明朗,来源比较复杂。例如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高考省控线每年在变化,也难以准确判断学生的综合水平。部分专业如土木工程和机械工程,高考分数线较低,但是也有学过各种竞赛的优秀学生。这导致不同专业之间,以及同一专业内部的学生质量和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这给学院的教学管理带来挑战,也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融合。未来中外联合学院在招生时需要设置更科学合理的机制,吸引学生报考的同时也确保生源质量,使办学效果更好。
中外联合学院办学模式的最大特色是中外合作,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很多教学内容和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习惯性依赖中国国内的做法,没有吸收国外先进理念与方法。例如课程设置没有考虑不同专业的区别,直接照搬外方教学大纲;师资与课程缺乏统一规划,教师授课自主权过大;部分课程对中国学生学习意义不大等。这些问题表明,中外联合学院的办学理念与实践还有差距,必须进一步强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联动,促进中外教学内容和管理模式的深度融合,使之适应中国国情,真正发挥办学效益。
中外联合学院由于采用外方教学模式,比如纯英语授课、大量电子教材、更依赖自主学习等,与中国的应试教育存在差异,给许多接受中国国内教育多年的学生带来了不适应。例如英语水平参差,上课听不懂;电子设备和网络条件有限,获取学习资料困难;习惯主动被动转换不足,学习效率低下等。这些无谓的困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中外联合学院需要在采用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与中国高校的教学方法实现有机衔接,逐步过渡,使学生真正受益,而不是在学习过程中处处碰壁。
中外联合学院采用中外双语教学是重要特色,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一定语言隔阂与交流障碍,影响教与学的效果。例如英语水平参差的教师给中国学生上课,学生既听不太懂,教师也无法把握讲解进度;中文基础薄弱的外教无法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学理念不匹配等。这些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因此,中外联合学院在双语教学体系建设上,需要开展大量师资培训,设立福利保障,并在课程设置与备选等方面给予更多自主空间,最大限度降低语言和文化隔阂带来的教学效率损失。
中外联合学院作为新建机构,校园建设规划科学合理,生活设施设备较为先进完备。但也存在因选址原因,周边环境较为偏僻闭塞的问题。例如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距离城市中心较远,公共交通不便,商业服务设施匮乏,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偏僻的地理环境也不利于学院快速嵌入地方经济社会,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交流,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所以中外联合学院今后选址时,还需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与发展潜力,选择交通便捷、城市配套完善的地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平台。
通过对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看出,这类由中外高校共同运营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其办学模式和管理制度还比较初级,存在很多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园建设、学生管理等都需要不断优化,适应中国国情,真正发挥办学效益。当前报考和就读国际联合学院的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实际情况,对自己的选择心中有数。只有中外双方共同努力,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持续改进,这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才能走上正轨,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条件和学习体验。
【微语】留学是成就梦想的起点,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