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的非洲留学生与伴读问题最近引起了广泛关注。山东大学前任校长樊丽明提出的“异性伴读制度”,要求中国女生伴读非洲男留学生,被指损害中国学生权益。本文通过梳理山东大学异性伴读制度的争议及影响,分析这一制度可能对中国学生福利和中国留学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异性伴读制度要求每名非洲留学生可获得3名中国女生的全方位服务,伴读生需要服从留学生,否则会被扣学分、影响毕业。这种制度助长留学生优越感,也增加了骚扰风险。同时,国内外对此制度的负面报道,使中国留学生形象受损。教育应关注学生权益,而不是仅注重招生数量。中国应提升教育质量,树立开放包容的留学生形象。本文通过分析山东大学异性伴读争议,呼吁关注留学生与本地生交流中可能存在的不平等现象,维护中国学生权益,树立负责任的国际化办学理念。
山东大学推出的异性伴读制度存在明显的失衡和设计缺陷。制度要求每名非洲留学生可获得3名中国女生全方位服务,学伴需服从留学生,否则会被惩罚。这完全摒弃了平等交流的原则,将中国女生置于服务者和受训者位置,无法保障她们的权益。多方数据显示,参与伴读的留学生以男性为主,涉及国家也仅为非洲个别国家。这种强制性的异性陪伴机制损害中国女生权益,增加了她们面临各类风险。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应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学生福利之上,应建立平等开放的校园氛围,不能以牺牲女生权益来吸引留学生。中国女性也应享有与男性同等的尊严与发展机会,教育系统有责任为其创造安全平等的成长环境。
强制异性伴读的直接后果是助长了部分留学生的优越感和权力意识。他们感受到自己地位高人一等,认为中国女生“学伴”需要全面服从自己。这导致他们在交流中表现出各种不当行为,比如强行要求加微信、过分靠近中国女生等。有案例显示,参与伴读的女生曾遭遇留学生的各种骚扰和侵犯,但后续处理不当,加剧了这种行为。这种制度无形中增加了中国女生遭遇骚扰的风险,也助长了一些留学生的歧视与优越心理。交流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之上,脱离歧视与偏见,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与理解。
这一事件在国内外广泛传播,使中国的留学环境蒙上阴影。外媒报道中援引“三女一男”“女生全方位服务留学生”等言论,加剧了“中国女生地位低下”的刻板印象。社交媒体上也有许多负面评论,认为中国女权倒退。这些负面舆论严重影响中国留学生的形象。当前中国面临新一轮人才国际流动,有必要树立平等开放的办学理念。不能以牺牲本国学生权益来迎合少数留学生,更不能散布性别或者种族方面的偏见。应该在国际留学生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等包容理念,将Chinese students与尊重女性权益和多元文化联系起来。
当前许多高校过于注重招收留学生数量,而忽视本地学生权益。异性伴读事件凸显了这种现象可能引发的后果。高校应该把中国学生视为第一优先,他们的学习环境、生活需求和心理健康都应被重视。留学生的引入应基于平等互利原则,而非一味迎合。在推进校园国际化过程中,高校不应将之简单等同为增加留学生数量。应关注国内外学生的交流质量,确保中国学生不会成为受损害的一方。保证广大在校生的权益应该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
在当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力发展教育对外开放,极力吸引留学生。但是开放的同时,也应注意树立负责任的形象。不能简单以牺牲本地生权益来换取留学生数量。应该在校园内创设平等开放的氛围,让中外学生在相互尊重基础上进行交流。这是展现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应有之义。中国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强国,就必须树立起尊重每一位学生、注重教育质量的新理念。异性伴读事件对中国的提醒深刻,应引以为戒,坚持平等开放的办学方向。
综上所述,山东大学异性伴读制度存在明显的利益失衡问题,不仅损害了中国女生的权益,也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对中国留学生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这反映出当前国际化办学过程中仍存在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与学生权益的问题。中国教育应树立人本理念,关注教育质量与学生福利,树立开放、包容、负责任的留学生形象。异性伴读事件值得决策部门深刻反思,在教育国际化中找寻更加平等开放的交流模式,维护中国学生权益,提升我国教育软实力。
【微语】我们在家静静守候, 期盼你学成归来, 那时的你将更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