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AP/AL/AP哪个国际课程比较好?这是不少家长和学生都关心的一大问题。今天,留求艺留学就为大家详细的分析一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来了解一下哦~
学习 IB 课程的学生要比其他教育系统的学生更容易被世界顶级名校录取,并且在大学里的成绩也比其他学历的学生更高、更稳定。
美国高等教育成果 一项研究表明:DP学生进入美国大学的人数,第二学年继续学业稳定人数,以及4年后大学毕业人数,都远远高于美国所有高中生平均人数。
英国高等教育成果 一项研究表明:在英国大学的ALevel学生比较多,但发现IB文凭学生更有可能进入前20名的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将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继续深造。
IB课程独特的培养模式 越来越广受名校认可
为何IB国际课程,深受顶尖大学招生官的认可?这都得益于IB“全人教育“的理念,科学的培养模式,让IB学生在大学录取中具有显著优势!
IB课程不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课程体系为基础而自成体系,广泛吸收了当代许多发达国家主流课程体系的优点,并涵盖了其主要的核心内容。因而它也被称为是最成熟的国际教育课程体系。
其优势和独特性,是被偏爱的根本原因!
1、IB注重启发式、探究型学习,旨在通过独立思考与摸索,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式地灌输知识。
2、IB课程涵盖广博、且注重知行合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全面竞争力的打造都十分有益!
3、不同于传统教育的“一考定终身”、一锤定音式评判方式,IB更关注学习过程,考核评估不再单以考试结果为主,通过内外部综合评估来评判整体学习成果。
IB课程体系培养的孩子,一般会被默认为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I程致力于培养的人才为:善于探究、积极思考、知识渊博、擅于交流、有原则、胸襟开阔、富有同情心、敢于冒险、全面发展,时常反思。
而这些的培养目则标贯穿在IB整个课程体系中。
IB课程设置及评估方式其优势是如何体现的?
IB课程注重文理兼修:学生不仅要学习人文科目,还要学习社会科目;也看重整体能力的培养:活动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思辨演讲、写作输出、动手实践等.而这些都具体体现在其课程的设置和评估方式的考量上。
IB课程知多少?用6大学科+3大核心课程,打造全人教育。
6大学科组:
第一语言:中国IB学生一般选中文或者英语。其教学的重点不局限于语言水平的提升,更旨在通过文学鉴赏,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第二语言: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如进行书面与口头表达。第二外语一般会选择韩语,日语,英语、法语等。
人文与社会:包括历史、地理、经济、哲学、心理、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商务与管理、全球社会中的IT(SL)等。其中EE论文一般选择这一学科组的选题来写,需要用批判性思维来辩证性论述问题。
实验科学:主要有:生物、化学、物理、环境系统(SL)、设计技术等。考察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完成一个实验项目,锻炼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独立探究能力,以及如何挖掘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
数学与计算机技术:以数学为核心,部分数学项目与计算机技术为选修课程。考查重点包括“数学调研”与“数学建模任务”两大方面。
艺术与选修:可选课程包括音乐、剧院艺术、视觉艺术、学校自主艺术项目等。文理科学生可根据兴趣及需要可选修学习,培养艺术思维。
IB课程选课要求为:6大学科各选一门,但HL课程要求必须选3门。
3大核心课程
拓展论文 EE:即大众口中的“高中阶段的博士论文”,学生可以围绕在IB课程中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选题/选择跨学科研究话题,旨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研究能力、议论文写作能力。
知识理论 TOK:是DP课程的内核,鼓励学生对“经验之谈”有所思考并敢于质疑,能够找出判断依据,而不是迷信权威。实质是一种思维训练:看重论证过程的质量与合理性。
创新、行动与服务 CAS:作为学术课程的平衡,集学生兴趣、学校培养目标和社会期望于一体,不仅支持学生参与活动,还帮助学生建立复盘思维,引导其利用书写、讨论、报告的方式,反思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IB课程适合什么样的学生?长短期如何规划?申请全面发力?
IB课程的知识量和难度都较大,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IB对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论文输出能力等都是一项项巨大的挑战。
当了解了IB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独特的评估方式后,不免有学生和家长感觉压力山大。曾看到有家长说: 畏惧IB的难度及挑战,甚至都不敢轻易学!虽有难度,但依然有无数家长及学生选择迎难而上,直面挑战!选择IB,是对困难的不妥协,亦是让自己具备强大实力,富有竞争力的果断决定。
想必经过高中3年IB课程全面学习及科学培养,将塑造一个全面发展,杰出的优秀学子;在未来的发展及留学申请中拥有更大的优势!且选择IB,对于还不知道究竟申请哪些国家的学生而言,也是给了未来留学申请时更大的选择空间。
【微语】你踏上异国的土地, 追逐梦想的光芒, 每一步都铺满了勇气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