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家在未来职业的发展上面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90后,00后们有着很强烈的个性,喜欢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然而,与之矛盾的却是我国的公立教育极度忽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大多数孩子缺乏探索自己真正兴趣的机会和环境。
因此很多孩子拼命学习进了大学后,却往往都会有一个困惑:我研究生到底要读什么专业?要不要转专业?我以后到底应该做什么?
所以下面我分享一个我的学生申请过程中进行专业定位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美华同学本科阶段并没有太考虑未来的发展问题,在中山大学随着大流正常的学习,到最后才想起来出国,由于不懂,DIY申请了英国的一年硕士。但是后来发现那里并不适合她,想去美国读书,因此找我帮忙。
环境工程的专业,环境工程的实验背景,看起来读环境工程是顺理成章了。但是当我真的开始指导她做申请时,问题出现了。因为我们创立和创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希望通过分享我们的经验,以终身发展这个思路去为学生规划一个真正适合他们的方案,而不是为了留学而留学。
所以,每次做一个学生的申请时,我们都会问学生一个问题:你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很多学生都被这个问题难倒了——因为之前很少认真思考过。美华也不例外。
在我的一点点的分析和引导之下,她逐渐开始思考。不过我知道,仅仅靠空思考,是找不到答案的。于是,我们开始通过准备文书的方式来更具体的思考这些问题。通过推荐信,简历的准备,我们一点点得探索:从知识结构上,自己适合干什么;从自己的性格特点上看,自己适合干什么?
经过这些分析,我们发现,虽然美华在实验室呆过,做过膜技术的实验,虽然背景可以申请环境工程,做得也不错,但是自己并不喜欢;环境政策这种东西又有点空,就业上丝毫没有优势。美华对能源领域感兴趣,但是如果从环境工程的偏技术的角度去搞能源方面的研究,无论是石油,还是太阳能这类的green energy,对化学方面的要求都会比较高,而她不喜欢,也不擅长。
而美华的职业目标是回国进大学当教授,因此PhD是一个必须的条件。环境工程这种工科技术性工作不喜欢,相反,对政策,经济相关的内容,她很喜欢,又是女孩子。因此可以考虑MPA。但她想回国,这样,学MPA以她的家庭背景,未来就业非常痛苦。所以虽然申MPA可以拿名校录取,我们也容易申请,但是我们还是帮她pass掉这条路了。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为MPA是对顾问来说最轻松,又最容易拿到短期认可的方向——名校录取,学生短期肯定很满意,至于毕业之后,和自己根本没关系。
于是,我想到了经济学。这个跨度有点大,为了确保安全,我和文科大拿赵建军老师便来了个专家会诊,和他仔细讨论了美华的背景,知识结构,分析究竟是申请什么专业最合适,并且让建军和美华仔细讨论了MPA,经济学的利弊。最终大家一致决定,申请经济学。
这时时间已经到9月份了。然而如我当时在微博中所说:虽然花了2个月时间,但我们为美华找到了可能真正适合她的路,所以我很开心。之前所做的选校工作,文书工作,看起来有些浪费了,但这比起一个学生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根本算不上什么了。
虽然文书用不上了,但是如果没有之前利用选校,文书工作的分析,具体问题的思考,美华缺乏机会去深入地分析和了解自己的优劣势。有了这个过程,接下来做选校,文书的过程,只是个技术上的问题,就很快了。
所以通过这个案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所以,大家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一旦思考清楚,接下来你会很淡定,很轻松。(可能身体会累一点,但是人会很轻松。像我现在一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颈椎,腰椎,胃都不是很好了,但我很开心)
我认识自己花了将近8年的时间,而且还在不断的调整对自己的认识。(当然,我资质愚钝,我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力都比我强,而且有我们的经验,指导,所以时间不会像我这么长)
如果不迈出第一步,那么你很难知道第二步将面临的是什么。如果美华不是选校,文书的工作中更加具体的思考,判断,以她的性格,她还是很难想清楚。所以也奉劝一些正在纠结的学生,勇敢的迈出第一步。而不是一直停留在纠结的环节。
这时,我突然又想起乔帮主说过的一段话:
“ 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当然,能赚钱很棒,因为那样你才能够制造伟大的产品。但是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斯卡利本末倒置,把赚钱当成了目标。这种差别很微妙,但它却会影响每一件事:你聘用谁,提拔谁,会议上讨论什么事情。”
想想看,真是如此。如果我要是图赚钱,完全可以让美华申请MPA,拿好的排名,然后学一些公司的做法,按排名来收费。
而如果我们期待通过做好服务,使学生得到真正想要的东西,长期看,他们必然会明白我们的好。这几年的事实也验证了这点。只不过,我需要更加淡定得和和创的同事们坚持得走下去。因为只有和创能生存下去,和创才能做成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