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请留学的过程中,导师推荐信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材料,甚至可能对录取结果有很大影响。
推荐信,是从权威的、相对客观的第三方角度向申请学校描述申请人在学术能力、专业技术、沟通能力、性格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的材料,其本质是证明、支持推荐人的能力和声誉,为申请人保驾护航。
相较于PS、CV等文书都是申请者以第一人称来展示自己,推荐信是唯一从第三方视角对申请者进行评价的材料。因此,高质量且有分量的推荐信十分重要。
推荐信的数量按不同专业和不同学位而定,硕士申请一般需要2-3封推荐信,博士申请则通常至少要提供三封推荐信。
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按照以下两种方式给推荐信分类:
不同类型的推荐信有不同的侧重点,具体视申请目标需要而定。例如,想要申请商科硕士,最好实习类推荐信的比重大一点。
许多学生会头疼推荐信应该找谁写。
要注意的是,切忌一味追求推荐人的名声名望,如果推荐人与申请人几乎没有交集或者对申请人了解甚少,那么推荐信也是空洞泛谈,没有它的价值了。
首先,推荐人应当是在合理的时间线上与申请人有过一定的交集,并且对所申请的专业领域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比如专业课程的任课老师、科研课题的指导老师、实习部门的直接领导。而且要保证可以随时联系到推荐人,最好能有一定的沟通频率并保持联系。
其次,在和推荐人的交集事件(比如课程成绩,做项目的表现,实习工作中的表现)中应当有过不错的表现,与推荐人关系融洽,那么相信推荐人会给一个比较积极正面的评价。
最后,在满足前面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推荐人的头衔越高、影响力越大,当然就越好。
建议至少在推荐信提交日期前5到6周,就要跟导师联系。一定要给导师足够的时间,千万不要等到最后一分钟,同学们也不想导师着急忙慌地写完推荐信吧。
推荐信应该有的结构,主要是以下三点:
具体内容方面,推荐人应提及申请人的学术成绩和研究能力。除了注重申请人的学术经历,还要展示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学生对待他人的态度。推荐人可分享具体的故事,让招生官更加真实具体地了解到学生的性格特征。
建议
A. 推荐信要与众不同,展示出申请人的“唯一”性。
B. 如果申请人有某段科研或实习经历在CV和PS中都有大篇幅的描述,对申请人有很大的意义,那么必须要有一封推荐信来证明这段经历的真实性。
C. 要有逻辑性,事例和得出的结论一定要相匹配。
D.简明扼要,最好是一页纸之内。招生官们需要的是非常清晰和简洁明了的信息,而不是冗长的废话。
误区
a.被推荐人的评价过于详细
无论与推荐人的关系怎么密切,推荐人也不可能事事了如指掌。所以在写的时候,有些东西要适可而止,保持公正客观的原则。
b.推荐信的内容太过专业化
通篇大段的专业术语,招生官可能觉得这不是一封推荐信而是一篇专业论文。
c.写长难句凸显英文水平,显得高大上
其实只要句子之间逻辑紧密、思维清晰即可,但千万不要出现大的语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