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

首页 > 留学攻略 > 英国留学 > 英国留学地图

低龄留学,要补上价值观教育这一课

来源: 留求艺 更新时间:2024-04-19 08:16

2025年留学申请条件/费用/专业咨询 >>

*本文为《半月谈内部版》2023年第7期内容

低龄留学,要补上价值观教育这一课

当前,我国留学低龄化趋势明显。虽然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创业,但在海归群体中,部分留学生“反向文化震荡”强烈,难以适应回国生活。不少留学生低龄出国,个体的国家认同、文化归属、价值取向等形成时期都在国外,容易影响到他们归国的主动性和适应性,不利于发挥报效祖国的作用。

为何选择低龄留学

新东方发布的《2018年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在5000个样本中,有意让孩子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就出国留学的家庭占到了56%;在2014年新东方首次发布留学白皮书时,这一数字仅为23%。美国教育协会的监测数据也表明,在美国就读K12阶段(学前至高中)教育的中国学生人数增长迅速:过去10年间,赴美就读高中的中国学生人数增长高达98.6倍,远超研究生阶段教育的1.6倍和本科阶段的14倍。

让更多家长、孩子选择低龄留学的原因主要是:

——为应试教育所累,回避中高考竞争。中考普职分流后,一些不愿意被分流到职高的孩子及家长,只要有经济条件,多会选择读国际高中,做出国留学准备。

近期,在广州举行的国际教育展,吸引了大量的初中学生及家长。初二学生家长史女士表示,女儿成绩中上,考一所普通高中不成问题,但要进重点高中,挤进前1%,可能花很大力气都够不着。她觉得目前国内教育竞争压力较大,孩子教育的投入产出比低,选择留学可能是条相对容易的道路。

——认为国外教育质量更高,更适合孩子。业内人士认为,大多选择走国际路线的孩子,可能性格不那么乖,或在某一方面有特长、学科发展不均衡。家长们多认为,国内的升学考试不能偏科,更侧重知识记忆,而国外的教育注重个性培养,能发挥孩子的个性和兴趣,更多操作实践,更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必须客观承认,我国基础教育存在“唯分数”、崇尚知识教育的问题,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父母为子女的教育而焦虑。欧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较为重视学生的个性、兴趣、想象力、好奇心培养,因此更吸引部分关注个性、兴趣发展的学生和家长。

——家长有海外背景或移民计划,很早规划孩子走出国道路。某中学生今年初二已经考了国际高中,提前从公办学校撤离,其父母想让其尽早去美国读高中,目前已经在准备考托福。


认同问题出现偏差

据教育部信息,2016至201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数量高达251.8万人,其中回国201.3万人,学成回国人数占比达八成(79.9%)。全球新冠疫情以来,2020年出国人数同比略有下降,但最近两年总的上升趋势并未改变。

在留学生回国就业的浪潮中,一些曾低龄留学的青年出现了价值认同等问题。在互联网社交平台豆瓣的“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社群,已经聚集了5万多人。Ip显示为广东、网名“昂阳向上”在社群里说:“本人今年30,美本澳硕,人生观形成的时候都在国外上学……”

这些低龄留学生回国后,由于在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个人归属认同等方面出现偏离,不适应国内环境。吉林大学博士王瑶认为,留学教育体系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观照、留学应急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国外负面舆情的不良诱导以及种族主义带来的多元文化冲突等因素,使部分中国赴海外留学生出现爱国言行受争议、文化认同漂浮不定、政治态度相对漠然、心理状态孤独失序以及法治素养较为薄弱等问题。

——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弱化。湖南中共株洲市委党校(株洲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汤蕾认为,一方面,低龄留学群体长期缺席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游离于中国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之外,对我国语言、历史和文化逐渐陌生;另一方面,长期生活在他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和了解他国的历史文化,接受他国的价值引导,对中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趋于弱化。

——文化认同度低导致“反向文化震荡”强烈,回国适应性差。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讲师胡晓檬分析,反向文化震荡是指个体在一个不同的文化中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重新适应、重新培养和重新融入自己的本土文化的过程。大量研究表明,越是在国外逗留时间长、对祖国文化认同越低,则越难适应回国生活。

——对国际舆论分辨力差,易出现价值观偏差。西方媒体常常对中国进行偏向性报道甚至是不实报道,对中国低龄留学生的国家认同等造成不利影响。曾在墨尔本留学多年的小刘说,如果孩子在人生观、价值体系搭建的这个年龄段出国的话,会在言语上、思想观念上去附和或者是认同当地的大环境,久而久之其思维就会逐步西化,难以建立一个比较理性而牢固的辩证思维或者评判体系去比对中西方的一些差异。


鼓励“在地国际化”,

分阶段分层次实施价值观教育

熊丙奇说,对于低龄留学,可分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低龄留学,以及完成义务教育之后的高中阶段低龄留学。相对来说,高中阶段的低龄留学占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的低龄留学只是少数。不鼓励、不提倡低龄出国留学,不等于禁止,也难以一刀切禁止。总体上,按照国家法规,所有适龄学生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熊丙奇建议,可以鼓励、扩大我国高中阶段的国际学校、国际班招生,让不选择直接出国留学的学生先进国际学校、国际班学习,接受“在地国际化”教育。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扭转基础教育的唯分数论,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倡导个性教育和多元化教育。

针对出国前、留学中和回国前三个教育场域,王瑶建议,分阶段分层次实施低龄留学群体价值观教育。

在教育主体层面,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留学前以思政课教师协同专业课教师为主体,加强行前立德树人教育培训;留学中以使馆工作人员带动公派教师为主体,强化留学生思想动态关注;回国前以学历认证人员对接学联组织为主体,以职业规划促进留学生再社会化。

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层面,留学前通过留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证教育进行“反向内省”;留学中以海外服务协同教育推进教育方式转化,建构互信基础上以服务功能向教育功能过渡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回国前以共情引导教育方式有效激发留学生报国热情,发挥同辈群体效应、榜样示范作用,引导留学生学成归国;回国后切实落实户籍、住房、补贴、融资等一系列归国人才政策,吸引和保障留学生在国内安心发展。

半月谈记者:郑天虹朱涵陈一帆刘璐璐 /编辑:郑雪婧

责编:张子晴 / 校对:郭艳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