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流通和金融体系运行一般规律,以及两者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货币银行学的三大内容是利率、货币、银行:货币和银行是货币银行学的核心,利率是货币的价格(因为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直观的理解是持有现金就要放弃本来存银行可以获得的收益)。下面就让我们专业的留学生辅导老师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知识重点吧~
第一部分:利率
一、利率的概念
1.到期收益率YTM(使得未来回报的现值与现在价值相等的利率),内部收益率IRR(使现金流的NpV为0的折现率)
2.实际利率的计算(费雪方程式:r=i-π)
3.即期利率和远期利率的计算(栗子:1.5年期利率是6%,540天后1.5年期利率是8%,某债券面额是1000,每1.5年付一次息,息票率是4%,则当前债券价格是多少?)
4.利率市场化:以央行利率为核心,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存贷款利率。不等于利率自由化,因为央行可以通过市场化操作影响基准利率。
二、均衡利率决定的理论
1.古典利率理论:利率取决于储蓄与投资均衡的点2.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是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3.可贷资金理论:利率由借贷资金的供需决定(试图结合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4.新古典综合派IS-LM模型:利率由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决定
最重要的是IS-LM模型。由宏观经济学的知识,在短期中,产出由需求方决定。IS-LM模型就描述了短期中利率和产出的关系。
IS,investment and saving,代表商品市场均衡,即总供给=总需求;LM,liquidity preference and monetary supply,代表货币市场均衡,即货币供给=货币需求。
这个模型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也是国际金融中最重要的IS-LM-Bp模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