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过这种体会:写part A 和 part B 可以背熟几篇文章,然后考试时候套得那叫一个行云流水。但是part C 这个小婊砸简直无从下手啊!很多老师就是随便讲几篇范文然后扔给学生几道题,根本不把part C当做一个重要的部分来详细解说。其实呢整治part C 有一个套路,这里来教给大家。有个这个套路,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写language analysis像便秘啦XD
在写之前,首先我们先得明白Language Analysis到底考什么?
当我们写LA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冷酷的报道总裁,
LA文章的作者就是公司新来的小秘书,而作者这篇文章中针对的读者们呢就是公司里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们。
小秘书喜欢煽风点火(persuade the reader),老是用各种手法煽动群众们(by using persuade technique)群众们智商实在不高,每次都被她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但咱们作为总裁,小秘书的一举一动在我们看来简直是小儿科,分分钟能分析出她每一句话背后的腹黑(Language Analysis)
对,以上就是part C这一出年度大戏。一句话总结:写LA就是理性客观地分析这个作者如何忽悠群众的。
那么这个套路到底是怎样的呢?
首先是Dot point summary部分。一个好的dot point可以帮我们理清整篇文章的脉络。如何鉴别它好不好? 全当你从来没看过这篇文章,你能从自己的dot point 中读出这篇文章的梗概来吗?一篇好的dot point需要涵盖以下几点:
1:作者针对的issue是啥? 观点是啥?
2:作者的几个分论点分别是啥? 有几个分论点就有几个分支(树状图的树枝)。大多数文章不是一段一个分论点(如果那样也太简单了吧啊喂!)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来把他们归归类(group ideas)
3: 这篇文章的结论是啥?再次强调作者的观点。这一点其实是与一开始的issue遥相呼应,所以可以分别放在structure的开头结尾来写。
Structure对于一个dot point summary很重要。我们收集了辣么多信息,需要一个合理的框架把他们展示出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参考2014的范文。
这个范文里很清晰的在开头表明了issue和观点,并且在结尾重申。文中的reason这个词很好的总结了四个分论点的特性:都是用来忽悠太空探索为啥好的原因。如果少了这个词,底下的四个论点就没有一种并列的,清晰的关系了。所以每一篇summary最不可少的就是这样一个总结词(不一定会是reason啊!还可以是advantage,disadvantage,etc…视具体题目来定)
TIpS; 记得善用箭头和大括号,这俩是你写summary的时候的best friend。
然后咱们来到Introduction部分. Introduction主要的主要组成部分无外乎几点:题目,作者的姓名,这篇文章的主要issue 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基础套路两句话就可以搞定啦:
The article “__题目___” by “__作者__”discusses the “__issue概括__”. He/she presents the idea of /that “____作者支持的观点______”
如果考试的时候时间有余,还可以把Tone提一下:
He/she presents the idea of blabla by using the tone of “___形容词___”
来了来了,重点来了。如何写主要的body graph? (请找到2013年的真题)
其实在我们写dot point summary的时候,主要的论点和分论点就已经很清晰了,一般来说,可以分三段写。每一个段落一般包含一个分论点。事实上,文章中给出的分论点基本是3个,哪怕他有4-5个,不用慌,其中的起码两个是可以放到一段写的。大家去看2013年的卷子,忽悠大家把废旧的火车站变成菜地的那篇文章就有5个分论点。但是仔细来看前两个分论点,一个是说“哎呀大家质疑我们是激进的环保主义者其实我们不是呀!”另一个是说“哎呀大家质疑我们这种做法已经过时了其实我们没过时呀!”这两个点是否都可以归类成“为了消除群众的误会”呢?这样一来,不就成一个点了吗?是不是很机智呢?
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分析小秘书,也就是作者,如何通过各种忽悠手法来忽悠群众。我给你们安利的套路是这样的:
每段话的第一句,永远永远是一个分论点。这里可以用的词很多。
(秘书名)believes/claims/argues/advocates that “第一个分论点的概括”
范文:The writer corrects any misunderstanding towards community gardens by asserting the readers that community gardening is not a “passing fashion.” 红字的部分比较高阶,因为不仅把第一个分论点提出来,更把忽悠方法点到了。高分到手!接下来可以介绍2-3个小秘书用来忽悠这个分论点的techniques.每个technique用3-4句。
比如你们看文章中关于二战的描述就是一个明显的technique.
范文:Firstly,he mentions the situation in the Second World War,a historical fact(technique名称),that British “was encouraged to ‘Dig for Victory’ by growing vegetables in every bit of the spare land”. Since most of the people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are familiar with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y might have parents actually took part in them,the readers are familiar with the writer’s example. The name of the campaign ‘Dig for Victory’ encourages the readers(technique手法: 用激昂的文字来encourage somebody to think…)to think positively about community gardening,that it brings “victory” to people. It is designed to make readers agree with(潜在忽悠效果:群众们agree) the significance of having a community garden,as these are facts in history.
同样是针对这个分论点,小秘书还使出了绝招:无图无真相。(不出现任何图片的LA我是没见过,你呢?)范文中:In the poster,at the top it says “Dig for Victory” and there are children smiling blissfully as a background of a person digging.(technique的名称:image/poster) The readers are reminded(如何忽悠:用poster中河蟹的场景来remind群众们) how happily their own children can live,just like the children in the poster,if they “grow your own vegetables”. The readers are likely to agree(忽悠的潜在效果:群众们agree)with the writer that,if they have a community garden,their children can perhaps live a life of victory.
是不是看出了什么端倪?
没错!基本套路已经出来了:
1:说明technique名称。(网上辣么多technique火速去背几个咯)
2: 小秘书如何忽悠(可以围绕群众,也可以围绕论点来说,这里的用词不要太多哦:
针对群众:encourage/position/influence/force/engage/manipulate/arouse/convince/reflect/highlight…
针对论点:reinforce/emphasis/appeal/stimulate/create/suggest/identify…
3: 群众潜在的反应:
more likely to believe/be reminded of/agree/trust/be alerted of/reject/ be forced to/be guided to…
注意,能不用重复就别重复用词,能多用几个组合就多用几个)
如果每段写一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2-3个technique,基本一篇文章就成型了。Technique与technique中间夹杂着过渡词,如furthermore,also,in addition,可以提高文章的流畅度噢!
很多同学会犯的错误是:只写了technique的名称或者只是identify了文章中的内容(fact,statistic,image,sentence)这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重点不是单纯地identify,而是identify+analysis. 不仅要analysis小秘书的腹黑手段,更要analysis群众们蠢萌的潜在反应。
举个例子:
论点:早恋不该被禁止
分论点1:早恋也许是一生中最单纯最无杂质的感情,对青少年以后的恋爱观有塑造作用。
Technique 1:FACT: 某数据表明早恋的孩子情商高,以后婚恋的时候更成熟,离婚率更少(我瞎编的,看看就好)
忽悠手段: 通过红果果的数据让群众看到作者的观点是有真实数据back up的,貌似很客观呢!
忽悠效果: 群众们更加相信文章的可信度,more likely to agree,意识到,哇,早恋其实不是坏事呢,我们不该去禁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