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本科教育的普及化,毕业之后拿着大学文凭去就业市场上角逐,很显然已经很不占优势了,为了在人才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了考研的大军。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38 万名考生报考 2018 考研,比 2017 考研增加 37 万考生,增幅近 20%。2018 年考研报考人数和增幅均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变化的出现与中国经济文化软硬实力的提升密切相关,未来一段时间人们对高等学历的关注度与需求度还会持续提升。
严峻的就业形势、经济文化软硬实力提升后就业大势等将促使 “考研热”持续升温,而“提升学历”、“日后从事学术科研工作”、“更换专业”也是应届本科生选择考研的重要因素。综合多维度考量,考研仍将是高校毕业生的热门选择之一。从 2007 年到 2016 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仅增长 6%,远低于报名人数增幅,考研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部分院校专业出现扎堆报考的情况,仅北京就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12 所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过万,个别院校专业报录比甚至达到 40:1。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景又再重现。
2018 年 2 月 3 日,等待了 2 个多月的考研成绩在凌晨公布,又是一个不眠夜,有些人拿到了高分,欢乐的去庆祝;有些人拿着不上不下的分数,等着国家线的最后希望,但大部分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成为了“陪考”。如何有效的避免这样尴尬的境地呢,在家里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不妨考虑一下考研留学双管齐下。为自己人生最关键的部分,创造一个 plan B,留一条后路。
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的陈同学就有这样的先见之明,虽然她学习的法律专业隶属于中国法学界最有含金量的 “五院四系”,对于自己的未来,陈同学可一点都不敢怠慢。大二的陈同学找到了我,当时的陈同学说:“中国的升学体制属于“一锤子买卖”,不管平时学生的表现如何,一场考试定生死,这样的小机率时间,我心里没有底。”询问了可以申请的目标院校后,陈同学签署了“考研留学双保险”的协议,为自己研究生的路,准备了一个 plan B。在大二下半学期和大三整年,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准备出国所需的材料与语言成绩。大三毕业的夏天,陈同学递交了美国研究生的申请之后,潜心的开始了国内研究生的准备。在研究生考试还剩 2 个星期的时候,陈同学收到了全美排名 37 的凯斯西储大学录取,且学校给予了陈同学 1 万 5 千美金的奖学金。一身轻松的陈同学毫无压力的参加了研究生考试,且最终拿到了不错的成绩。等待研究生成绩的过程中,陈同学陆续收到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南加州大学,波士顿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明尼苏达大学等名校的录取。经过全家人的商议后,陈同学最终选择了留在国内修读研究生,等到博士阶段再去美国进修。后来的陈同学对我说:“在准备出国的这 1 年半中,我一点都不敢放松,用了比其他同学 2 倍的力气来努力学习,我的大学生涯没有荒废”,“国内研究生考试之前的那封美国录取信,就如同我的强心针一般,让我彻底无忧,无压力的参加了考试,也是这样的心境,我超常发挥了”,“原来 plan B 可以让我为 plan A 准备的更全面,如果不是经济原因,其实我 plan B 的那些选择比 plan A 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