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小伙伴们的朋友圈开始活跃起来,画风也从晒苦逼的期末备考,变成了晒高大上的活动现场以及五颜六色的活动证书,也有准备参加海外项目的小伙伴晒出了活动邀请函和机票。
其实,每到假期,总会有学生来咨询活动规划的问题。我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活动经历真的对留学申请有帮助么?”面对这样的疑惑,我是这样回答的,“取决于你参加的是什么样的活动,以及你是怎样参加这些活动的。”
衡量活动含金量的标准
1 项目的知名度
项目主办方的知名度,项目本身的影响力是给学校最直观的冲击,也能更简洁的说明这个项目的含金量,同学们在参加的时候也会更放心。
2 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现代社会,尤其是海外名校非常看重的。
3 活动后的收获
证书证明,推荐信等是申请者参加一个项目最有力、最真实的证明,而收获怎样的能力更是提升软实力的最重要意义。
4 个性化和多样性
参加一些个性化的项目以及不同类型的项目更能展示自己更多的个性和可能性。
5 海外项目
毕竟各位同学多是要申请海外名校的,在申请前参加一些海外项目,能更好的说明大家在不同社会环境里生存和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锻炼大家的外语能力。
我们先来看看,目前国内学生热衷的课外活动项目
1.志愿者,义工
支教,农民工子弟学校,残障儿童福利院等名词在中国申请者的文书中是热门关键词。很多孩子都参与了各种各样的支教、援助活动。
然而,翻看这些孩子的活动简历,发现除了能说出活动名称与活动证书,看不到任何关于参加活动的初衷已经感悟。很多孩子参加了各种各样的义工,每一种活动却为期不超过三天,有些孩子 pS 里面说有社会责任感,义工与志愿者活动却是最近才参加的,且只有一次。
这就是典型的为了课外活动而课外活动的例子。这些孩子本身可能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初衷。他们最初的想法可能就是参与一个类似的活动来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怀他人的能力。然而,为了有活动来证明自己有爱心,就往往会使得活动变味了。
几年前,中国学生和家长还不太了解什么叫做 NGO,中国红十字会和国际红十字会什么关系的时候,一点点的慈善经历,会显得很亮。但是现在太多人参与慈善活动了。美国大学的录取委员会看到的是地震的时候几百中国学生都去当“志愿者”了,去“募捐”、“慈善”了。日本海啸,核电站事故,中国学生恨不得都去日本了….
这些雷同的慈善经历的确跟家长们的急切心情以及某些机构的运作模式密切相关。如果想真的通过慈善经历来体现申请人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能力,那就需要这个活动是他力所能及的,而且是他全程参与的。美国的大学并不会在意这个慈善活动的规模,最后募集的善款有多少。而是会关心这个申请人是如何参与的。
3. 科研实验室
北北上广高中生参与大学科研的机会很多,例如小小科学家,翱翔计划,研究性学习等等。参加这些活动当然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学术能力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尤其是真的喜欢研究,喜欢学术的孩子,更会乐在其中。
然而,在这个领域里面,的确“拼爹”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很多有科研资源的父母,会禁不住给孩子一点“指点”,然后没有把握好这个度,让孩子参与了过难的科研项目。比如还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的孩子参与量子信息研究、没有参加过生物竞赛的孩子搞造血干细胞研究……
所以真正好的科研类型的课外活动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实验,不一定非得发表论文,不一定非要得奖。而是有血有肉的,出于一个简单淳朴的改善这个世界的某个细节的,一个有曲折有艰辛的科研历程。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学生喜欢参加的课外活动
学生会对于美国学校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会任职,招生老师会认为学生很有责任心和社会能力。美国大学希望这样的学生能够在大学生活中,对于执行政策和程序方面有优秀的表现。
另外,学生会是通过学生选举产生。所以,学生的领导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会毕竟是一个学生组织,能体现的领导能力仅限于校际水平。
在美国大学辩论队和虚拟法庭几乎与篮球队和足球队一样重要。参加辩论队及虚拟法庭能够帮助学生提升 思辨能力 以及 分析能力。因此这样的课外活动格外受到美国招生官的青睐。辩论赛不仅在中学阶段风靡,而且在大学阶段也是一个重要的学生活动。
辩论赛在中学阶段通常来说是全国性的,多采用淘汰机制。辩论队全国获奖的含金量与美国著名的英特尔奖、西门子奖等齐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肯尼迪、克林顿和著名主持人奥普拉都是全国辩论队的优秀成员。
学术团队如:数学小组、环境科学小组、机器人科学小组和十项全能等。都是参与度非常高的课外活动小组。参加校外科研活动在美国大学招生官看来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些活动能够表现出学生 对其所学领域的忠诚度和研究精神,并且能够向学校证明学生掌握了高水平的研究流程和操作规范。
美国大学招生官更期待看到的是,你参加课外的竞赛,并获得从区域到国家级的荣誉。这样的经历,能够凸显出你在课程以外的学术兴趣和才华。
美国大学需要如有 特长 或 艺术创造力 的人才。比如演奏大提琴、演出戏剧或者富有绘画才能。学生的艺术活动能够为美国校园带来无限生机。这也正是美国招生官希望看到的未来的大学新人。
参加不同领域的课外实习同样能够让学校印象深刻,无论这份实习是在律师事务所打杂还是给体育教练当助理,录取官非常看重学生 在探寻未来的职业道路而付出的努力。
现代学术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文化多样性。因此美国大学招生官希望看到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校园组织,如:跨文化交流组织、多种信仰研习小组、甚至异性恋同性恋大联盟以及残疾学生互动会。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接触不同信仰的学生,以及与残疾学生相处,能够体现出一个学生的包容能力及开阔的心胸,这将使他们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更好的与他人和睦共处,为课堂教学和宿舍生活带来更多的包容性。
无论录取竞争激烈的美国大学还是普通大学,社区服务在学生的履历背景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校希望看到学生每年在社区服务中贡献的时间不低于 50 小时。这类活动不仅让社区活动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还能够展现你对参与这些活动的 热情。
学生的 写作能力 在成功申请大学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积极参与文学编辑活动。如果你的文章能够发表,那么对于提升学校申请的成功率来说将是有力的一笔。
对于家庭条件不是十分优越的学生来说,参加各类学校俱乐部的费用让他们有些承受不起,他们不得不打工来贴补家用。美国大学很少会责难因家庭经济因素而无法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在这份工作中将充分展现学生的 家庭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如果学生能够体现你在这份工作中一如既往的坚持以及能力持续的提升,将更加有利于你的申请。
参加体育活动能够锻炼 团队协作精神 并保持健康的体魄。但是对于大学招生官来说,除非你是值得招募的专业运动员,否则你很难脱颖而出。
美国招生官对选择课外活动的建议
质大于量,持续性是关键
那种参加了一两个月的社团,做过一两次的社区服务,就不要往简历里面写了。参加课外活动的数量多,只会让美国名校觉得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但却不能令人印象深刻,放在一大堆申请材料中也很难快速被找出。要对已有活动进行梳理,将某一个或几个能突出反映你特点、优势或能力的活动找出来,将这些活动深入下去或挖掘到更高的层次。
具有个人特色
活动具有独特性更能脱颖而出。很多同学看到自己身边的人都参加某项活动或某个学校社团,自己也盲目报名参加。殊不知,跟随众人参与的课外活动一般都无法成为申请者的亮点,自然也就无法吸引招生官的眼球。只有全面展现个人的特质,让招生官看到你是怎样一个人,才能增加被录取的概率。
课外活动是一项个性化的事情,写在申请文书里面,也是为了展示自己在思想与个性方面与众不同的地方。
其次,课外活动作为申请美本的加分项,大家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了,切不可为了增加活动经历而忽视了参与活动本身的目的和意义。
选择自己最适合、最喜欢的活动类型,从个性化出发,深入挖掘活动所能带给你的收获和能否突出你的个人亮点,把握好这些,你就会是最独特且最优秀的候选者。